视频|转行做一位视频工作者,需要哪些设备?
写在前面本身就处在一个内容创作公司,部门承担着整个公司的内容业务,有视频组、主播组、导播组、图文组。我就是图文组的一员,各大电脑数码品牌公众号或者是官网的文章都有我的身影。前几天,领导突然召集开会,说我们图文组在明年要彻底往视频脚本上转。
现在也开始了各种视频脚本、视频制作的培训,看各种视频,各种各样的拉片,最近也有幸去听了中国电影学院毕业的某知名导演的讲课,的确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了大体上的整理。我觉得这些内容不管是对于我的工作,还是对于接下来我自己去做的事情,都是非常有用的。
文章插图
简单的思考了一下,毅然决然的要往视频上靠了。图文看的人越来越少了,包括我自己,如果我想了解什么是接口、总线、协议,我首先去找的就是科普视频,找不到科普视频才会去找图文。
文章插图
视频相比图文而言优势更大,结合视频画面,很多东西能够讲的更清楚。用耳朵听,比用眼睛看,也轻松的多。之前上下班做地铁,我都喜欢掏出手机看上几十分钟的书,现在不想看了,喜欢上了听书,感觉听比看更轻松一些。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讲到正文内容,前面用这么厚的包子皮给后面的肉馅铺垫,也算是道出了我最近一直在考虑和担忧的事情。最近一直在看相机、镜头、三脚架、摄影灯等产品,也算是做足了要进攻视频领域的准备。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即将转战视频使用或将使用哪些设备。以下介绍的产品部分已经购入,部分准备瞅着低价时购入(整天逛大妈养出的毛病,等等党说的就是我,不过我的最后等待期限是双十二)。
视频生产设备机身:索尼A7M3用了3年多的佳能80D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我日常的拍摄需求了,拍照片其实还行,视频的话最高只能支持到1080P,也是个残幅的相机,最后还是考虑换掉。
文章插图
机身镜头的预算只有1.5W,一直在索尼跟富士之间徘徊,富士XT4的确是神机,部门视频组使用的就是富士XT4跟索尼A7M3,刚好两款纠结的设备都试了一下。富士XT4在参数上要比索尼A7M3更胜一筹,尤其是在视频拍摄方面,支持4K 60P,而索尼A7M3只支持到4K 30P。求求了,双十二来个好价。
富士的色彩也是出了名的棒,但我还是没有选它。只是因为富士相机的操作系统让我接受不了,太难用了,如果富士能够重新做一下操作系统逻辑,我绝对会考虑它。
文章插图
索尼A7M3就不用多说了,几乎是各大知名UP主必备机。不管是在“信仰”方面,还是在使用方面,都没得说。我个人唯一觉得比较遗憾,就是不支持4K 60P,不过我觉得4K304P也足够我使用了,哈哈哈哈。4K 60P的话,内存卡的预算也就上去了,千数块钱又出去了。
镜头:索尼24-105G F4/蔡司24-70 F4标题写了两款镜头,并不是两款都买,而是还在纠结到底买哪个好一些。索尼24-105G最低要7K多才能入手,蔡司24-70 5K左右就能入手,成色比较好的二手甚至只要3500。从这两个镜头二手价格行情来看,其实就能看出应该选哪款镜头了。
文章插图
就是不知道对于非专业用户来说,有没有必要上24-105G?还请懂摄影的大佬帮帮忙,哪一款最有性价比一些,到底值不值得提高预算上大师头。索尼的大师头就不要推荐了,还希望能推荐一下第三方镜头。
辅助拍摄设备:iPhone 12之前使用的手机是iPhone 11 Pro Max,完全够用。换手机全是为了贝尔金的充电架,只有全新的iPhone12系列才支持磁吸充电。听说这款支架今年年底会上市,到时候学弟一定会入手一台。
文章插图
AirPods Pro早就拥有了,Apple Watch也是最近刚下单,淘宝百亿补贴,2700多入手44mm S6,还是挺香的。
文章插图
实际上,我感觉由之前的iPhone 11 Pro Max升级到iPhone12之后有点小亏。之前的手机是三个摄像头,换成iPhone12之后就只有2个摄像头了。不过iPhone12的外观还是相当棒的,直线棱角边框,颜色也比较好看,最重要的是支持5G,就当做拍摄视频时辅助拍摄工具了。可以搭配已经在柜子里吃灰1年半的大疆灵眸3来使用。
- 技术|做“视频”绿厂是专业的,这项技术获人民日报评论点赞
- 王文鉴|从工人到千亿掌门人,征服华为三星,只因他36年只坚持做一件事
- 相片|把照片剪辑成视频的软件哪个好?
- 巅峰|realme巅峰之作:120Hz+陶瓷机身+5000mAh 做到了颜值与性能并存
- 现货供应|卢伟冰说到做到!120Hz+一亿像素,狂销30万首销现货供应
- 健身房|乐刻韩伟:产业互联网中只做单环节很难让数据发挥大作用
- 出海|出海日报丨短视频生产服务商小影科技完成近4亿元 C 轮融资;华为成为俄罗斯在线出售智能手机的第一品牌
- 抖音小店|抖音进军电商,短视频的商业模式与变现,创业者该如何抓住机遇?
- 页面|流程图怎样画?老板要我帮他做个组织结构图
- 视频社会生产力报告|视频社会雏形已成,绿厂或凭这技术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