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

经常有网友问黄日涵,你一个大学教授,为什么要做MCN?
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黄日涵是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因为想做一点“去伪存真”的事情,他拉了近百位专家学者、教授博士、采访人员和电视评论员组成一家MCN。
如今他们被称为今日头条平均学历最高MCN,累计粉丝千万,旗下百万级账号就有5个。
与很多内容生产机构不同,他们又像一个专业垂直创作者社群。一帮学者教授由此成为斜杠青年,天天在小群头脑风暴,小到讨论一个标题怎么取。
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
文章插图
黄日涵今日头条账号首页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头条上的MCN,正在为平台孵化大批专业创作者。
在11月25日的头条生机大会MCN分论坛上,今日头条作者策略总监王琦透露,目前头条MCN有12482位专业创作者,其中40%的作者达到万粉,246位作者达百万粉。黄日涵的百人团队也在其中。
何为专业创作者?头条给出的定义是“行家”。
也就是说,这些创作者大多在各自的领域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对本行业的工作有钻研、有洞察,喜欢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也渴望通过分享,帮助到社会上更多的人。
而这类内容正在成为平台和机构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现场,今日头条针对包括专业内容MCN在内的全体MCN发布多项重磅扶持举措,并公布了一些最新数据。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头条MCN新生态。
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
文章插图
过去一年,
MCN在头条上赚到钱了吗?
先看几个最新数据:
过去一年,今日头条生态内41个MCN月均的总阅读量过亿,916个MCN实现月总消费大于1000万。
去年MCN账号中,万粉账号有2.6万,同比增幅138%。王琦举例:“假设一个机构有一个十万粉账号就代表你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立得住,现在平台上有10万粉的有6295个,增幅是97%。”
作为一个不到一年累计变现数百万元的MCN机构,极致研习社专注情感、读书、写作及优质内容创作,目前旗下矩阵账号近千人。创始人文若认为,在个性化推荐时代,个体的价值会被无限放大,内容的需求更加旺盛。

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
文章插图
极致研习社创始人文若
他们会在矩阵成员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变现指导和资源匹配。比如账号未达到万粉时,鼓励多参加以内容质量为标准的变现方式;等达到万粉,则要求在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尝试多元化变现,比如图文电商、知识付费等。
截至目前,极致研习社MCN有超过50位成员开始商业化接单,单篇内容最高报价超3万元。
区别于极致研习社MCN,影视娱乐垂类MCN晟跃传媒的变现方式更依托品牌宣发投放。
晟跃传媒的朱培东告诉新榜,他们旗下账号“娱扒小姐姐”擅长简短的影视娱乐内容宣发,头条官方会主动为其推荐合适的品牌主,“如果遇到比较合适的大型商业化项目,平台会为多家MCN牵线搭桥”。
此外,他们会结合旗下娱乐影视账号的属性,与供应商合作推出一些明星周边产品,通过图文内容引导成交。
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
文章插图
官方数据显示,除了流量带来的分成,头条MCN过去一年在圈子运营中获得的收益增长33%,电商的引导成交额增长80%,通过发布优质内容获得的用户赞赏金额增长102%。
头条|这些医生、大学教授都去头条做MCN,传递出哪些信号?
文章插图
头条MCN的下一个爆发点:
专业内容,视频体裁
在头条MCN众多发展方向中,专业内容正在成为重要方向。
这首先源于头条主力用户的需求。
据头条官方介绍,目前平台上用户的年龄和城市级别跨越各个阶段,既有超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也有县城乡村的长者,但各个人群中,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资深中产人群,这类人群已经是平台的主力用户人群。
这部分人最喜欢消费什么内容?王琦说,他们对内容非常挑剔,既关注时事、金融、房产,也关注家庭、娱乐和体育,但都对有观点的专业内容有需求,“他们不愿意接受简单的转发和资讯告知,一定要分享有观点、有建议的东西”。
尤其疫情过后,“用户喜欢看的东西好像跟之前不太一样了。”头条生机大会MCN分论坛上,王琦突发感慨。
这被认为是用户目前在头条上的新需求点。基于这种需求,平台对专业内容创作者和机构给出了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