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产业观察丨社交电商那些事儿(上篇)( 二 )


2018-2019年,大量资本涌入社交电商领域,拼多多、云集、微盟等陆续成功上市,社交电商愈发得到资本市场认可,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融资总额超过250亿元,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宠儿。2019年,资本市场热度不减,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已经发生17笔社交电商企业融资事件,总金额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
—— 社交电商如何定义新型产销模式?
1. 社交电商为何能发展起来?
1)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形成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技术的成熟是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供应链与支付环节日渐完善,这为社交电商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较2020年3月增长2.5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49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12万,占网民整体的79.7%;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7.74亿,较2020年3月增长3947万,占手机网民的80.1%。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元,占网民整体的87%,用户规模较2020年3月增长5.8%,凭借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
中国庞大且多元化分层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机会,社交电商抓住了现有电商体系尚未服务好的广大长尾用户,即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加速下沉所形成的巨大增量市场,成功撬动这一广阔市场。
2)社交电商成为流量红利末期的电商新出路
主流电商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由于移动互联网红利期正在逐步消失,主流电商的运营成本与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流量转化率整体走低,而新公司更是难觅机会。
事儿|产业观察丨社交电商那些事儿(上篇)】社交电商通过社群关系开辟低成本电商渠道。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APP全面普及,成为移动端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截止2020年6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06亿,微信生态以其基础即时通讯功能为基础,拥有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不同形态的流量触点,同时借助微信支付,用户在一个生态内可以完成社交、娱乐、支付等多项活动,为电商降低引流成本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3)用户消费习惯及场景的转变助力社交电商的发展
消费者购物习惯在改变。当下,人们的时间普遍被各种新闻、视频、游戏、社交等应用充斥,碎片化趋势明显,同时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交互方式、应用场景与营销形式更加多元化。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购物习惯,让人们越来越愿意在移动端完成购物。
2. 重构“人、货、场”——社交电商的产业链构成
电商的本质是零售,无论社会发展导致外在条件如何变化,零售的核心发展要素始终是人、货、场三个环节。不断更新的社交电商模式在于发掘了新的消费场景,并找到了一些在传统电商之外的用户,重构了“人、货、场”之间的关系。
人:通过社交网络实现裂变式传播,用户既是购买者也是推广者;
货:基于用户个体的去中心化传播网络,为长尾商品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场:社交网络下从搜索式购物到发现式购物,快速促成购买,提高转化率。
事儿|产业观察丨社交电商那些事儿(上篇)
文章插图
社交电商产业链图谱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3. 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传统电商以“货”为纽带、以网络平台为经营渠道,而社交电商是以“人”为纽带,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以人际关系网络为渠道进行商品交易或提供服务。
传统电商基于搜索逻辑,是对目的性购物的满足,而社交电商基于人的逻辑,是对社交性购物和不确定性需求的满足。前者的典型场景,是用户先有需求,然后搜索、比价、询问最后下单,而后者的场景,是用户在社交关系中发现朋友在购买、推荐或者讨论某种商品,然后基于对朋友的信任而直接下单。
与传统电商相比,社交电商在许多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事儿|产业观察丨社交电商那些事儿(上篇)
文章插图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

分享&内容&分销&服务商
——社交电商的四大发展模式
目前社交电商模式百花齐鸣,各有各定义,各有各理解,但核心仍然是吸引流量促成转化。按照社交对于电商的影响因素可大体上分为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