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集成电路产线建设务必强调科学布局( 二 )


确保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强度和持续性
芯片制造代表了当今世界精密制造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实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高投入已成为它的一大特点。建设一条先进制程12英寸规模生产线往往需要数百亿元的投入,在试制和量产过程中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同时,芯片问题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明显短板,需要通过实施一个较长时间的战略来加以解决。因此,确保持续和高强度的投入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要素。纵观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在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明显的认知不足,走过弯路,其结果是产业的发展往往不能持续,错失了多次发展机遇。
建议在“十四五”期间,首先要通过进一步扩充基金规模、拓宽投资范围,重视和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其次是需要在制度方面做出安排,确保各级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性;最后是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拓宽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融资渠道,建立各层级的专业投资基金,培育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支持和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以开拓新应用领域作为产业增长的推动力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但相当多的芯片却长期依赖进口。随着智能化与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化拓展,集成电路发展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热点行业的新应用需求将拉动集成电路不断增长。同时,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实力不断增强,芯片产品也将从简单的模仿跟随、进口替代转变为创造与创新。建议制定规划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我国具有一定基础的5G通信、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若干领域,重点布局产品研发,力争取得突破,形成局部优势;二是支持整机和系统研制单位牵头组织产品开发,根据需求层层分解任务,形成系统配套能力和应用引领研发的机制;三是在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领域,部署开展包括材料、装备、工艺、产品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力争取得领先优势。
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集成电路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而人才紧缺问题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长期存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的人才来源将主要依靠自身培养。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继续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和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同时,加大对微电子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在职培训,鼓励产教融合,加强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