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吗?看专家如何激辩

来源:紫金山新闻
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吗?看专家如何激辩文章插图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 , 机器人越来越深地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分论坛上 , 多位行业大咖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圆桌对话 。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说 , 人类的感知、认知和行为 , 是在研发机器人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 如何才能移动得像人一样快、一样敏捷 , “每当人工智能领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 我就思考人是怎么去干的 。 ”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宁说 , 目前机器人主要是代替人从事一些复杂、危险、枯燥的工作 , 从形态来说 , 只要干活就行 。 但随着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 , 未来机器人将越来越像人 , 像家庭保姆一样炒菜、像情感陪护一样配老人聊天 , 人机互动将更加普遍 。
【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会取代人吗?看专家如何激辩】“一名工匠靠几十年的经验积累 , 喷涂技艺了得 , 如果再把人的经验迁移到机器人身上 , 将会更像人 。 ”孙立宁说 , 他们正尝试记录一名熟练的打磨工打磨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 再拷贝到机器人身上 。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理事、野村综合研究所合伙人朱四明的态度很明确 , 他认为“未来更注重人机协调 , 但机器人代替不了人” 。
朱四明说 , 他接触到的一家传承多年的公司 , 其80%的产品依靠智能检测 , 但20%的高端产品是靠有着3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去用手摸 , “感知精度的差距 , 让机器人无法替代人 。 ”
“人都是可被代替的 。 ”黑湖智造创始人兼CEO周宇翔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
周宇翔认为 , 机器人通过学习已经学会了人类的很多技能 , 并替代人类的一些岗位 , 其差别的关键在于决策能力 。 当人的决策能力被机器人学习并取代后 , 在不断往上递进发展的过程中 , 机器人是可以代替人的 。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说 , 智能制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 为什么要发展3D打印、无人驾驶等智能制造?还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等 。 因此 , 发展机器人应该要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 , 与产业相协调 , 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要超前 , 但产业不能超前 , 否则会出现产能过剩 , 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展智能制造 。
南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