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0年前工人下岗年轻人出走人口只剩2000人的小镇,变身“世界的乌镇”

机器人|30年前工人下岗年轻人出走人口只剩2000人的小镇,变身“世界的乌镇”】11月23日至24日,浙江桐乡乌镇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在疫情下,今年取消举办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改为以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名义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采取“线下+线上”的形式。虽然名头与形式有所改动,但“互联网”“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仍是大会绕不开的关键词。老乌镇人邵云告诉采访人员,第一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看到机器人还很好奇,自己当时还跟它打招呼,机器人的一句俏皮回复,能让周围的人笑成一片。现在,机器人早已进入饭店等不少场所,就在2020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就看到机器人承担起保洁工作。6年前,小镇上扫码支付还是新鲜事,如今早已稀松平常。今日乌镇,一定程度上正可管窥未来。
乌镇不再“躲”角落
先进科技成果与千年古镇,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乌镇用6年时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6年变化不小,乌镇与互联网经济不再“格调不一”。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全镇“翻箱倒柜”才找了13家勉强与互联网、数字经济有关的企业。今年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乌镇今年1至10月互联网相关经济指标已全面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企业营收增长1.7倍,税收增长1.3倍,与2014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13%、256%,此外数字经济制造业投资占生产性投资比重达60%。6年后的今天,承接互联网“红利”,乌镇有中心工作,也有“心中工作”。对于中心工作的经济发展,乌镇更聚焦产业。桐乡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告诉采访人员,乌镇正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风口,打造以先进计算、智能芯片和智能驾驶三大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乌镇的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能看到穿梭机器人来回运输、空中轨道机器人实现可视化监控,让农民基本告别靠“天”吃饭,而是靠“云”吃饭。对于民生这一“心中工作”,乌镇更关心新技术究竟能如何改变居民生活,也是互联网大会对于乌镇的反哺。现在,乌镇正从居民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方面全面升级,其中,互联网医院、未来社区、5G微公交、智慧公园等智慧场景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现在,走进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乌镇人民公园,广场舞大妈不用再自带扩音器,通过5G网络就能在大屏上学习当下热门舞蹈。这是改造征求意见时,得票最高的居民建议。乌镇82岁的“网红奶奶”胡晖,是乌镇众多“触网者”之一,网购、微信、微博早已是家常便饭,她还刷起抖音,开了直播,她参加越剧表演和镇上的舞蹈队排练,最多时有上万人观看。最近,胡晖走到乌镇人民公园入口处,对着一块大屏幕问道:“乌镇宝宝,今天的菜价是多少?”随即,屏幕上便清晰列出当天乌镇各类菜品的价格。这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上世纪90年代前后,桐乡其他镇纷纷发展起毛衫、皮草等特色的块状经济,位于桐乡西北角落里的乌镇,丝厂、水泥厂等国有工厂改制,不少人下岗,年轻人出走打工,只留下老人、老房子。最少时,镇上只有2000多人。随着互联网大会落地,不少年轻人回来开起了民宿、酒店等,现在乌镇的互联网相关企业已不下千家。以前,当地人自嘲,说乌镇是“一流景区,三流镇区”,而随着乌镇作为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基础设施每年都有大变化。去年以来,“乌镇5G示范小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智慧停车场、智慧灯光、智慧消防等项目持续落地。
“乌镇效应”已经形成
“世界的乌镇”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共识。此前,邵云去泰国旅游,当问到泰国朋友是否知道乌镇时,得到的答复是“Yes”。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是桐乡的最大IP,“乌镇效应”正让桐乡数字经济发展拥有独特优势。桐乡市委常委、桐乡市政府党组成员朱伟强表示,桐乡正建设浙江首个大型超算中心——“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地标建筑。此外中科曙光年产20万台高端服务器智能制造项目也已开工,这将使桐乡同时拥有超算中心、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三大“新基建”,每一个都在县域层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也将为各类数字经济项目提供支撑。桐乡也率先布局5G网络建设提速,当地企业正从中受益。比如,新凤鸣集团打造了行业首家5G+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解决了困扰纺织行业几十年的飘丝和飘杂难题。新凤鸣等行业龙头企业剥离出的数字化服务公司,在服务自身之外,还服务同行以及相关行业。近水楼台先得月。数据显示,嘉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规模已从2010年的481亿元攀升至2019年的1616亿元,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中的占比已从2010年的9.6%提升至15.6%,列浙江省第二。而在乌镇周边,在嘉兴、湖州以及苏州交界区域形成“临乌区域”,也在借乌镇修炼自身,谋求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