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禁止未成年人打赏”能否真正管住熊孩子?

新闻背景: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实行实名制管理,禁止未成年人打赏,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赚未成年人的打赏钱,属不义之财
目前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达4.25亿,其中青少年观看直播的比例达到45.2%,乃是主要的用户群体,由此产生未成年人巨额打赏问题,部分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引起了社会舆论强烈关注。广电总局要求直播平台“封禁未成年人打赏”功能,乃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避免平台丧失商业道德,通过无底线诱导未成年用户牟利。
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从来不缺依据。一个大前提是,未成年人没有独立经济收入,他们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现实中,未成年用户打赏,十有八九都是捆绑了父母的第三方支付账号或者是银行卡。换而言之,此类行为通常都会伴随有“资金账户冒用、盗用”的情况……既然打赏的资金来源都是未经授权的、“非法”的,与之所衍生的交易行为当然不能被法律所认可。赚未成年的打赏钱,属不义之财。对此,主播和平台早就心知肚明。
需督促平台主动承担管理责任
要彻底封禁未成年人打赏,就需督促平台主动承担管理责任,改变商业模式,摆脱依赖未成年人打赏的盈利路径。因此,广电总局《通知》要求,平台不得采取鼓励用户非理性打赏的运营策略,对发现相关主播及其经纪代理,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的,平台须对主播及其经纪代理进行处理,列入关注名单,并向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书面报告。由此可见,这就是针对直播平台畸形商业模式,所采取的必要监管措施,将对平台起到逼迫效果。
近年来直播行业也风生水起,由于缺乏相关必要规范,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防护措施缺失,到目前为止还存在诸多野蛮生长的现象。比如由于智能手机和便捷支付方式的普及,直播打赏对未成年人来说也几乎没有门槛,特别是玩梗要打赏,俨然成为目前很多主播们直播间花式要礼物的标配,造成未成年人激情打赏、巨额打赏现象屡屡发生,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规范直播秀场未成年人激情、巨额打赏,社会一直在呼吁。
这种背景下,再看此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通知》,明确在网络秀场直播中禁止未成年人打赏,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无疑是一个顺势应时的及时民心举措。在笔者看来,这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同时,其实也是把未成年人打赏规制在法制轨道,体现了法治的多重要求。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封禁未成年人打赏,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承担起必要的监护责任。比如看好家长身份账号信息,防止防止私下使用,尽量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刷直播、打游戏,积极配合学校、监管部门约束孩子的上网行为,控制每天的上网时长等。如此,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遏制未成年人打赏现象。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如何告诉孩子家里没钱”“是否应该和孩子谈家庭经济状况”等问题的热度只增不降,避讳谈论收入的文化传统对国人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一斑。诚然,对于一部分家庭而言,避谈家庭经济状况缓解了家长面子上的尴尬,但当诸如此类打赏事件发生后再后悔没有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无异于亡羊补牢。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兴起,使消费行为和手机直接挂钩,对于孩子金钱接触管理的难度又添一筹。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监管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能动性,应该选择在孩子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将金钱的概念逐步引入家庭教育,明确家中金钱的归属,同时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钱财。在劳动中,帮助孩子领悟金钱虽来之不易,但也要取之有道。需要注意的是,跟孩子谈钱绝不等同于一味哭穷,在进行财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自信。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开诚布公,诚实地同孩子交流家庭经济状况,在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份平等和尊重。相信在家庭教育的引导下,树立了正确金钱观的孩子们在面临直播打赏之类的诱惑时,能够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微言大义:
@瑶芯瑶:不仅是平台的责任,家长也要教育。
@玲玲振玉:支持,是该整顿一下了。
@小圈吖_ :不仅直播打赏,直播假货也该好好管管。
打赏|“禁止未成年人打赏”能否真正管住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