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搜集|如何做好舆情信息的搜集?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贬值的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舆情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我们做好舆情工作的基础。
舆情信息搜集的方式
舆情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其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舆情监测工具来获取信息无疑是最便捷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优质的监测平台能够覆盖越来越多的站点,实现7×24小时对互联网信息的实时监测、采集,并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检索及自动消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挖掘、聚类和分析,提供直观、全面的舆情信息,便于舆情工作者及时掌握舆情动态、系统性收集和呈现舆情反馈,从而为领导干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除了利用监测工具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跟帖等传统渠道,利用微博、微信、知乎、豆瓣、快手、抖音等新兴媒体平台主动搜集和获取信息。因为不同事件可能在不同的平台上发酵,这就要求舆情工作者对各个平台的特点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如查阅微信公众号文章,可通过搜狗平台检索;有关明星名人的舆情,可重点关注微博或豆瓣小组中的网民讨论;为政府职能部门搜集舆情信息,可留意人民网地方政府留言板等。此外,做好日常积累,如梳理不同领域专家及活跃网民名单,整理重点账号等,也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舆情信息搜集时更加快速、精准,有的放矢。
舆情信息搜集的原则
做好信息搜集需秉持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全面,即要求舆情工作者在搜集舆情信息时尽可能关注更多的渠道,拓宽信息搜集的广度。因为信息来源越广泛,我们掌握的事实越多,也就越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全貌。无论是借助舆情工具来检索,还是自主浏览不同平台,都需要有效设置关键词,不断深挖有价值的信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面不代表失焦,在筛选信息时,还应做到重点突出,尤其需要保证信源的权威性。对于一些来源不明的站点或者边边角角的信息,无需耗费过多精力搜集呈现。
其二是兼顾,即兼顾不同渠道、不同群体、不同立场的内容,保证信息搜集的维度。如在搜集网民观点时,既要关注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发布内容后的跟帖情况,也要关注凤凰网、网易等商业门户及资讯类网站的网民声音;既应看到境内舆论场的情况,也应关注境外声音。尤其是当舆论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时,更要保持客观、理性,持中守正,兼顾不同的声音。如上海仁济医院医生与患者起争执被带走问话一事中,既要关注到医生群体的诉求,也要关注到警察群体的声音,切不可只呈现一方观点,更不能被舆论带偏。惟有在搜集舆情信息时做到全面、兼顾,我们在撰写舆情报告时,才能够言之有物,心中有数,下笔有分寸。
信息核查环节不容忽视
与拉网式全面搜集信息相比,信息核查环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优质高效的信息核查能够为风险研判和应对处置打下坚实基础。做好信息核查应把握三个关键词∶其一是全不全面,即核实目前获取到的信息是否已为全貌。其二是真不真实,即核实网络舆论所反映的内容是否存在。其三是准不准确,即网络舆论所反映的内容虽然是存在的,但还需核实所描述的内容是否都是准确的,有无"水分"。近年来,网络上频频上演的"事件反转"闹剧提示我们,应该多一点审慎和理性,少一点盲目和任性。纷繁的信息和快速的传播让新闻不再稀缺,却让真相变得弥足珍贵。因此,信息核查环节必不可少。
要做好信息核查,还需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思考和判断∶一是谁在发布这个信息,即信息的发布主体是谁;二是他或她怎么得知这个信息的,即信息的来源是什么;三是他或她为什么要发布这个信息,即发布该信息的动机为何。例如,是当事人自主发布的维权信息,还是好事者道听途说的转载,这对于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较大的帮助。
息搜集|如何做好舆情信息的搜集?】(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