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华为不造车”

所谓"华为不造车",只是说华为不会推出整车产品,但在汽车产业变革这条马拉松式的赛道上,华为不会缺席。
智能网联|“华为不造车”
文章插图
作者 | 不二
来源 | FN 商业(ID:FN-24H)
11 月 16 日,据 36 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华为消费者 BG 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进行整合,整合后总负责人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有消息人士称,"目前两个部门在投资层面上已经合并,人员和业务上还没有变化。"
整合之后,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将由徐直军转变为余承东,这将是人员层面最大的变化,也势必影响业务走向。
而就在一年前的 4 月份,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
华为不造车
2019 年 4 月 17 日,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徐直军发表"迎接汽车产业与 ICT 产业的融合"演讲。
徐直军提到,汽车产业正在把 ICT(信息通信技术)定位为新的主导性汽车技术,"随着汽车产业与 ICT 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出两个行业本身"。
"华为不造车,聚焦 IC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多次向媒体表示华为不会造车。
实际上,徐直军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华为在当时对于汽车产业的进军方式,足以代表华为的态度,因为一个月后华为成立汽车 BU,正是由徐直军领导的。
智能网联|“华为不造车”
文章插图
(徐直军)
2019 年 5 月,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G(BusinessGroup)是指业务集团, BU(BusinessUnit)则是指经营单元或独立部门。
智能网联|“华为不造车”
文章插图
(来源:华为官网)
华为汽车 BU 的主营业务包括 5 个部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的总裁是王军,而徐直军则是更高级别的负责人。
因为华为每个大的业务部门都对应着一个管理委员会或者投资决策委员会,职权包括审批业务投入所需的资源和人力等,消费者业务 BG 的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是余承东,而汽车 BU 正式成立后属于 ICT 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最高负责人是徐直军。
汽车 BU 和消费者 BG 在投资层面合并,就是把汽车 BU 划到消费者 BG 管理委员会之下,由余承东负责,也就是说,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将由徐直军向余承东交接。
其实,华为早在 2013 年就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基于自身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与传统车企合作,推出车载通信模块,为车企提供网络连接技术。
2014 年,华为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加大业务研发力度。2015 年,华为已与奥迪、奔驰、大众等国际车企和东风、长安等国内车企展开车联网业务的合作,并在 2017 年前后不断扩充到云服务、自动驾驶等业务方向。
实际上,华为的某些汽车业务原本就不能完全独立于消费者 BG 之外,例如车载 5G 模组、TBox、鸿蒙操作系统、车机映射方案 HiCar 等,都有消费者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
今年 9 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已经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上投入了 5 亿美元,相关人员已经达到 2000 多人。
今年 10 月份的发布会上,华为不但发布了 HiCar 解决方案,还发布了车载智慧屏。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公布的数据,华为 HiCar 已经与超过 20 家车厂、150 多款车进行了合作,2021 年计划预装超过 500 万台车;而华为将面向存量汽车推出的车载智慧屏,会于 12 月正式发布,实现华为 HiCar 的后装落地。
此外,发布会上同时推出了" HI "品牌,将以全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汽车制造商们开展深度合作,包含 1 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五大系统,此外," HI "还拥有 AOS、HOS、VOS 三大计算平台。
先是公开表示不造车,一个月后就成立汽车部门,华为怎么也像年轻人一样不讲武德?
所谓"华为不造车",只是说华为不会推出整车产品,但在汽车产业变革这条马拉松式的赛道上,华为不会缺席。
苹果的 CarPlay、百度的 CarLife、阿里的斑马等,都是通过研发操作系统的方式,在智能汽车时代到来之前占据一个席位。
华为应该造车
衣食住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风口,其中与技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是出行。随着 5G 从概念走向现实,万物互联不再是只存留在科幻片中的憧憬,汽车是万物互联的载体之一,智能汽车也将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