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图:黑猫平台上三只松鼠的投诉量。)
2020年10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进行检测,其中三只松鼠、董小姐、盐津铺子的3款薯片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标准。而丙烯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A类致癌物。
“代工”品牌,隐患尽显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三只松鼠“贴牌代工”模式的顽疾。
作为网红食品第一股,三只松鼠一直靠电商营销驱动,产品则采用代工模式,即公司负责包装、营销等环节,坚果食品的加工、运输等外包给工厂,最后贴上三只松鼠的标签销售。有媒体曾报道,2020年三只松鼠的上游供应商多达54家。
这种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可以让产品的供给速度得到保证,到货时间更快,更利于电商销售,且减少加工成本。三只松鼠也曾一度自豪道:“我们不生产零食,我们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但代工模式弊病同样明显,品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屡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就是最好的范例。
朱丹蓬认为,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的完整度。三只松鼠供应链方面的短板导致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一隐患给公司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若是这一问题不解决,会持续影响公司的运营业绩、股价表现。
回溯近几年的三只松鼠财务状况,不难发现,其一直深陷“营收和利润难以平衡的”怪圈中。2018年-2019年,三只松鼠营收从70亿元涨到101亿元,净利润却从3亿元跌到2.39亿元,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在2014年-2019年暴涨了近10倍,从2.34亿元涨至22.98亿元,利润被巨额电商营销费用吞噬。正因如此,尽管三只松鼠在一众零食股中营收规模最大,毛利率却一直比洽洽食品、良品铺子等同行低。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品渥食品、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盐津铺子的毛利率分别为44.72%、30.74%、29.51%、31.15%、39.80%,而三只松鼠的毛利率仅为23.9%,远低于同行。
如今,电商平台早已经过野蛮生长的流量红利时期,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贵。三只松鼠原本那套“买流量带动营收”的逻辑已然不适宜。
大股东疯狂套现、电商依赖症如何医治?资本市场对于三只松鼠的代工弊病似乎早有察觉,并冷静地给出了评分。
看不到希望的大股东IDG选择了持续套现。2020年7月,IDG资本旗下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宣布减持三只松鼠不超9%的股份,至今已连续减持20多次,套现超13亿元。今年9月30日,IDG资本又减持三只松鼠不超6%的股份,仍在疯狂套现。
与此对应,三只松鼠股价一泻千里,最高接近300亿元的市值,如今只剩151.38亿。
为了摆脱电商平台的高度依赖现状,三只松鼠也在转型自救,并疯狂拓展线下渠道。2019年,三只松鼠创始人喊出了“万家门店计划”口号,打响线下反攻战。至2020年底,三只松鼠线下投食店达到171家,联盟店暴涨到872家。
不过,三只松鼠在想要快速打通线上线下并不容易。线下门店是一门重资产生意,并不是靠砸钱和加盟就能速成,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对手早已在线下布局多面,三只松鼠面临的竞争环节更激烈,承载的运营管理风险更高。
文章插图
(图:三只松鼠线下门店。)
此外,三只松鼠还开启了品牌多元化,相继推出了小鹿蓝蓝、养了个毛孩、喜小雀等新品牌,从休闲零食扩展到母婴领域。但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小鹿蓝蓝就亏损近5000万元。
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三只松鼠似乎正在走出阴霾,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季度,三只松鼠净利润同比增长67%。但财报显示,这主要由于成本控制所致,公司营收并未明显上涨。
稿源:(钛媒体APP)
【傻大方】网址:/c/111O633Q2021.html
标题:松鼠|屡陷食品安全风波,三只松鼠被代工和流量反噬(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