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手摇发电、跨越裂谷,这场“星际探险”为小科迷插上梦想翅膀,传承科学精神

物资运输,跨越裂谷,封闭裂缝,转动手摇发电机,装载着挑战任务的机器人,仅7秒就顺利抵达终点……这场“星际探险”中,“穿越之旅”环环相扣。近日长宁青少年科技探索活动上,以模型、机器人、创新思维等项目为主,在实践体验中充分考验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希望给学生一个“飞的梦想”。
传承|手摇发电、跨越裂谷,这场“星际探险”为小科迷插上梦想翅膀,传承科学精神】【动力来源仅限手摇发电】
“探险队需要自行制作6至10台机器人,组成一支运输队伍,制作材料不限,动力来源仅限于手摇发电,行走方式可以采用除轮式以外的任何方式。”这项以“物资运输”为主题的项目中,考验的是队员对机器人的操控方法、机器人与运输容器间的链接方式以及队员之间的配合。赛场上,各队所使用的机器人五花八门,机器人的链接方式与排列组合也各有亮点。一声令下,队员铆足了劲,转动手摇发电机。嘀嗒计时声中,机器人拖着装载挑战任务材料的盒子向前冲,有的仅7秒就顺利抵达终点。
传承|手摇发电、跨越裂谷,这场“星际探险”为小科迷插上梦想翅膀,传承科学精神
文章插图
“跨越裂谷”的现场,各队需搭建一座跨度为3米的纸质斜拉桥或悬索桥,并操纵小车通过桥梁。不要小看这个挑战,材料的总重限制在2千克以内,搭建前全部被收在之前机器人拖拉的盒子里。实际搭建时,既不能使用任何黏结剂,规定时间里,还要将折叠在盒内的材料顺利展开,搭建成桥梁,使小车成功通过不坍塌。这对各队在纸质材料的选择、纸桥结构的设计以及搭建时队员间的配合,都是不小的考验。队员们各司其职,有序分工,有的队员有条不紊地将桥身展开,有的迅速地将斜拉索安装到位,还有操控小车随时待命。
传承|手摇发电、跨越裂谷,这场“星际探险”为小科迷插上梦想翅膀,传承科学精神
文章插图
传承|手摇发电、跨越裂谷,这场“星际探险”为小科迷插上梦想翅膀,传承科学精神
文章插图
传承|手摇发电、跨越裂谷,这场“星际探险”为小科迷插上梦想翅膀,传承科学精神
文章插图
“封闭裂缝”是最后一项挑战任务。队员需要齐心协力,接力合作,使用之前顺利通过桥梁的小车,精准撞击目标物。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每人只能上场一次,这就意味着光靠高水平的队员挑大梁没有用,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让每个队员都能熟悉掌握操控技巧,团结协作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为学生搭建施展才智和实现梦想的舞台,激发学科学的兴趣,鼓励动手实验,在实践中体验科学乐趣,发挥创造思考的潜能。”承办方长宁区少科站站长姜嵘说。根据防疫要求,此次青少年科技探索活动不设集中赛场,各参赛队还将分散竞技,后续相关赛事画面陆续在长宁区少科站官微等“云端”展示。
【用画笔、镜头和文字记录科学世界】
《火星物资传送器》《“天眼”粒子加速器》《未来城市》《防疫机器人》《沙漠环境改造机》《科学探索——火星的水去哪里了》……今年“世界原来这么美”科普校园行上,这些科学想象画出自小科迷们的画笔,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科学世界描绘于纸上。
启新小学吕然同学创作了科普作品《两株水稻》。平时就对科学世界充满兴趣的他,在阅读一篇关于基因的文章时,发现其中的专业名词让人难以理解,他思考用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同龄人介绍这些专业名词,在确定好拟人化的主人公与故事情节后,吕然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诙谐的语言写下了文章《两株水稻》,让同学们轻松了解科学。
摄影作品《大桥下的惬意》中,高楼耸立的江边、钢筋水泥的大桥、骑滑板的孩子,画面中“自然与人”一派和谐。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李星辰同学说,平时特别喜欢家附近的这座大桥,但今年年初由于疫情很久没去,如今重回大自然的怀抱,用镜头抓拍这一瞬间。
上海市中小学“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从2013年4月启动至今,坚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传播活动,惠及10多万中小学生。今年“科普校园行”利用融媒体技术,开展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的线上科学普及,小科迷们用画笔、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他们眼中的科学世界,把传承科学家精神融入实践。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许沁 题图来源:主办方供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