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数字经济巅峰论坛:1.0时代看流量,2.0时代看控场( 三 )


张一甲:下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刘总 ,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副总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以阿里为代表的巨头 , 作为巨型数字经济体 , 面向未来你们生态理念是什么 , 哪些自己去做 , 哪些交给别人去做?
刘松:整个互联网和数字化带来的行业变化 , 带来数字化在强度 , 广度 , 深度 , 温度方面的全方位升级 , :第一个是技术的强度大幅度增加 , 多种技术的组合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产生更高的价值 。
第二个是广度 , 尤其是在2020年以后 , 全世界都会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 。
第三个是深度 , 就是垂直的深度融合;深度代表了我们过去几年的观察 , 它跟消费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 , 消费互联网本身还是横向的东西 , 产业互联网是纵向的东西 , 三百六十行每行业都有知识运营商 ,, 文化生成是消费升级的下一个推动力 。 知识生成是产业升级的下一个推动力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 , 未来平台生态的核心就是谁能够解决知识生成和运营的问题 , 谁是知识的运营商 , 他就是行业的运营商 。 从这个角度判断 , 上一个时代的生态就是大人群大流量 , 不管是搜索、外卖;是一个横向游戏;未来十年纵向的人做纵向的事 ,, 但是需要被横向的数字底座赋能 。
最后一个是温度 , 去年阿里20年的时候特别强调增加了一个好字 , 好公司要做社会责任 , 而且是一开始就要好 , 要有社会价值 。
就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生态方面 , 我想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 在过去十几年阿里生态大逻辑叫做小前端、大平台、生态 , 数千万的中小企业创业者;未来十年不止于此 , 更在于横纵之间的关系怎么解读 , 总的来说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技术底座 。 互联网公司本质上就干两件事 , 一个是做大人群的客户体验 , 一个是做技术底座 , 任何一个公司包括苹果在内 , 一方面是做大人群 , 但同时有对沉淀的超级数据的处理 , 就是云计算 。 本质上这又回到数字空间最核心的要素 , 虽然我们把数字技术说的很复杂 , 但有两个最关键的词永远绕不过 , 一个是网络效应 , 一个是数据引力 。 但这两样东西用在任何一个垂直行业配比是不一样的 , 比如汽车行业 , 水泥、化工行业、服装行业 。 都是不一样的 , 进入数字化的进程也各不相同 。
很多垂直行业里问要怎么做数字化 , 我说先等一等 ,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企业家 , 数字化的意识是必选的 , 但数字化不是目前的必选项目 , 首先还是要回到有多大的网络效应 , 其次是数据对这个行业创造了多少价值 。 这两个问题问完以后 , 大多数的产业互联网行业有80%都说可以等一等、看一看 。 从生态体系来看 , 大的科技公司只做数字底座 , 要学会做好技术底座和赋能平台 。
张一甲:简单总结一下 , 巨头好好做底座 , 不要总是做上面的应用 , 中小型的新锐公司好好地把垂直应用和专业知识做到位 。
许立庆总是怡和集团中国区的主席 , 去年也在甲子引力大会专门做了一场演讲 , 讲整个怡和集团怎么去做数字转型的 。 怡和集团是一个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巨型集团 , 有非常多的综合产业 , 现在已经是一个六代传承的企业 ,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讲还没有到过这样一个阶段 。 想问一下您 , 作为一个传统企业方 , 当你去看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的时候 , 你觉得市场当中的声音和理解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吗?
许立庆:开始一定是很恐慌的 , 因为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 那个时候好多信息说巨头你等着吧 , 马上把你颠覆了 , 马上把你干掉 , 都是这样一个说法 。 但是我今天告诉大家 , 即使没有疫情 , 传统产业现在赶上来是蛮快的 , 因为它资金、市场、人才这三个东西都有 , 而且它有场景 。 所以我们从L1到L4 , 三年前可能是L1 , 现在至少到L3或者是L4 。 我觉得这一块大家可以多关注多投入 , 我们也会继续往这边发展 。
张一甲:最后问一下徐总 , 您的问题是代表了鸟瞰的视角 , 您过去一手缔造了清华科技园 , 也做了非常多的贡献 , 也目睹了科技企业一批一批的成长 , 您怎么看待在这样的大浪淘沙当中 , 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有什么特质?
徐井宏:我原来在很多论坛有一句话 , 我说企业的失败是有共性可循的 , 因为只要它败了 , 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原因 , 只要它出问题我们总能给它做一个诊断 。 但是所有企业的成功都是个性的 , 尤其是伟大的成功 。 比如说阿里巴巴和腾讯 , 你找它的共性点几乎找不到 , 无论是人、还是组织架构、还是它的企业文化 , 都有巨大的差异 。 其实你要去找苹果和微软也没有太多共性大家的东西 , 大家都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