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李玫瑾:惩罚是一种保护,给娃立规矩,爸妈应了解“惩罚策略”
文章插图
前阵子收到粉丝的私信,说自己昨天生平第一次打了自己三岁半的儿子,之前真是忍到内伤,但动完手看见孩子的可怜样,又觉得无比后悔。原来,这位粉丝带儿子去长辈家做客,儿子看到人家沙发很宽,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妈妈阻止了很多次,孩子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甚至还朝妈妈吐口水。
文章插图
相信如今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体罚孩子的危害,然而如果一味纵容,根本不“惩罚”孩子,危害甚至大过“打孩子一顿”。更麻烦的是,如果没有通过惩罚策略帮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等他们越来越调皮,爸爸妈妈可能最终还是会选择“体罚”作为控制局面的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是“惩罚策略”,又该如何运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文章插图
什么时候需要惩罚孩子?
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曾说过:“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其实在儿童教育体系中,惩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教育者用严肃和强制的方式纠正错误,这本来是很正常的教育方式。但是相当多的父母都没有掌握正确的“惩罚策略”,不是像文章开头那位粉丝一样,一味纵容孩子,最后自己控制不住打了孩子;就是发现孩子越惩罚越不听话。“惩罚”这种手段,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启动呢?
文章插图
惩罚相对于正面激励来说,是一种比较立竿见影的教育办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总在马路中间跑,用正面教育法时,爸爸妈妈可能会引导他回到人行道上,再鼓励他说:“宝宝知道走人行道了,真棒。”但是惩罚则是在孩子乱穿马路时,马上呵斥。
面对过马路乱跑这种危险且紧急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尝试结果获得教训显然不现实,慢慢正面阐述道理还可能会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开。所以马上进行惩罚,反而是更好的办法。
因此,惩罚更适合用于那些即刻发生,含有重大原则的错误行为,而并不是和长期性的习惯养成,比如写作业磨蹭等问题。
文章插图
惩罚的四个原则?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并没有一味纵容孩子,但是为啥我越惩罚他,他反抗的越厉害,或者根本不在意,或许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惩罚方法。那么惩罚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产生效果呢?
1、惩罚要及时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原则性的错误,比如未经允许在别人家沙发上跳,对着妈妈吐口水。就该马上惩罚,不能拖到离开别人家再教育,因为这样惩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错误行为和惩罚联系在一起,隔得太久就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马上把他带离长辈家中。
文章插图
2、针对性
我的一位闺蜜对我吐槽,说有一天儿子非要从窗台上往下跳,她说这样很危险,并且对他说:“你再这样不听话,我就让你去罚站!”结果虽然当时儿子被吓跑了,等闺蜜洗完碗,发现他又回去“跳窗台”了。
在这里,不听话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孩子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做错了。久而久之,他会视其为爸妈情绪的发泄,不会认为这是惩罚。所以不如说:“跳窗台很危险,如果你再跳窗台,就去罚站。”
文章插图
3、惩罚者情绪平稳
在惩罚孩子时,爸爸妈妈不妨让自己先回顾一下“执法者”警察叔叔形象。在执行法律的规定惩罚人们时,他们的情绪是不是很平稳呢?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但是却非常必要。有一次锵宝将彩色铅笔扔的到处都是。我看着满地狼藉,顿时火冒三丈,我大声呵斥他:“不要把笔扔的到处都是,根本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当我是免费的服务员.....”当我把心理的情绪和疲倦一股脑的发泄出来,我看到儿子呆在当场时,发现整个事态已经背离了惩罚的初衷。
我们总说,孩子犯了错,爸妈先控制情绪。这并不是说让你任由孩子胡闹,而是要求情绪平稳的惩罚孩子。因此若非如此,我们很容易跑题,把惩罚变成了发泄情绪,并且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侮辱和伤害。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