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四维图新 框架协议 车联网采购
第一财经曾与百度郭阳有过一次采访,问到自动驾驶的商业回报来源。
一种是To B 模式,向车企收取开发费用,或者收单车分成。在这种模式下,百度与蘑菇车联都是乙方,属于技术服务商。它们通常要给车厂提供三至五年的服务,进入汽车前装市场,承接开发需求,实现性能提升。
另一种是To C模式,技术开发商与车企合作预埋硬件,用户按年订阅软件之后,开发商再与车企分成。有点像安卓手机的APP预装。
“我们可以用Saas的模式来理解这样的技术开发,前期在没有规模化的情况下,技术提供者是难以实现大的收益的,真正性能测试稳定,客户量增加或者量产之后,才能实现边际收益的递增。”
这当中还有一个瓶颈,就是,即便现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解决了90%以上的技术问题,但始终难以突破安全、高成本、难落地等难题,市场化进度自然受阻。
怎么破?
注意力不能只放在车上面,“车路云一体化”,与各地方区域合作,促进城市自动驾驶场景化的落地,甚至参与智慧交通建设和运营,是消解自动驾驶公司“商业化焦虑”的路径。
在伯虎财经看来,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To G服务之路。
从宏观的视角上来说,它必需借力交通设计的部门,先扫除了“道路上的障碍”。
自动驾驶的系统,被称作是整个互联网体系中最大、最复杂、数据量处理最多的一套实时系统架构。它理应包含:车端的自动驾驶功能、路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云端的整体数据协同。
从自身来看,百度与蘑菇车联的这些技术开发者们,意识到自己必须转化为“运营商”的角色,亲自去做落地的事情。
自动驾驶的运营服务商们,需要把技术嵌入实际运营场景中。从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巴士、清扫车到巡逻车,都需要在各自场景中积累数据,完成迭代。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百度的Robotaxi车辆已经运营近两年,会通过视觉方案掌握包括障碍物类型、行人轨迹、红绿灯、指示牌等在内的数据包,然后将这些运营数据反馈到辅助驾驶的系统,车主就能够更顺利地适应这些系统。
自动驾驶的“珠峰” 如上所述,技术与运营思维的统一,使得“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整套方案得以安全落地,这是自动驾驶早期建立护城河的核心所在。
百度与蘑菇车联之后,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也嗅到了变化,分别启动了自动驾驶卡车与轻卡等业务。
“在技术商用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混合方式提前实现商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源,让它将来可以做更伟大的事情。”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变通,创世伙伴投资合伙人周炜表示,这是中间状态,而非终局。
以Waymo为代表的高级别自动驾驶Taxi模式,尚未形成稳定持续的收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辅助驾驶,数据的价值尚需未来技术的突破来实现。
而“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既在当下可实现B端与G端的商业化,还可以在积累数据量之后形成世界最大的实时数据库,带来更加安全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会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答案。
自动驾驶这个新战场,还在等待极致的技术变革,等待下一个商业模式突破的契机,以及等待车路协同图景的一步步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城市交通将实现数字孪生,奔跑的汽车将成为数字世界里可控的一个更加智能的工具。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稿源:(创业邦)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295K212021.html
标题:百度|自动驾驶公司们: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