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从现象看本质,聚合的商业逻辑( 二 )


很奇怪的公式对吧,和平常看到的那些不一样,我自己瞎编的。
左边是不断新增的用户:人;右边是不断新增的专家/产品,聚合者在哪里?聚合者只是中间的那个,把人和产品链接在一起,提供链接的服务。
除了做好链接之外,聚合者还有「 」这个成本,左边的「 是不断的拉取新的用户,右边的 」是不断的扩展新的专家。
聚合者不在乎专家背后的生产逻辑或者生产成本等复杂问题,聚合者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这些个专家服务好他的用户,并且从中能够获利;所以,考验聚合者的并非所处行业的专业程度,考验的是聚合者的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发展趋势前面说,聚合者非专业者,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我们说聚合服务提供者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或者说财务的名目是什么?
并不是什么开发费用,销售利润,大多数都是服务费或者佣金;因为核心服务的还是聚合的专业者,所以赚大头的还是这些专业者;当然,按照客单价来说的确是每笔订单里面赚大头的是这些专业者,聚合服务者只赚那么一点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的蝇头小利,懂行的人可能会Diss我,什么蝇头小利,如果放大到千千万万个专业者产生的服务费呢?那就不是什么蝇头小利了,而是暴利。
超市便利的聚合公式是什么?聚合了消费者+各种各样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提供了商品销售的服务,赚取的是商品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的毛利。
但是我们说了,聚合者非专业者,真的这样的吗?
著名的零售大亨,sam’s club 和 Costco为消费者创造了非凡了产品体验,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他们怎么做到的?他们跨界了非超市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生产商品;这里面的逻辑不在这里展开说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相关的文章。
所以虽然说聚合者的极致是什么?
聚合者做到极致的情况下,一定是向专业者看齐,并将服务好消费者这个事情发挥到极致;一旦当前聚合者身份无法进一步突破的时候,在法律的允许下,聚合者往往会尝试成为专业者,获得更大的掌控权;除了能够更好的把控服务品质和效果,也同时带来了更加丰厚的利润。
当然,我强调了,实在法律的允许下,有些行业或者业务已经有法律明文禁止的,比如四方聚合与三方支付、贷款中介与互联网小贷,这些都是需要获得相关的国家许可的。
四、总结抽象来看,我观察了身边很多的业态,多多少少都有聚合的概念;小到直播卖货的网红,大到提供直播平台的App,都有聚合的影子在里面。
聚合像是一种中心化的运作模式,通过聚合构建强大的中心,并通过中心的系统化能力调配和实现高效连接,产生价值,并推动整个中心运作起来。
理解聚合的逻辑,对结构市面上很多商业逻辑是有帮助的——可以快速的定位出来业务中心是谁、商业主体的定位、参与的玩家有哪些,以及简单的收入模型,并且也能大概预估模型达到瓶颈之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 aaron,公众号:阿伦阅读(ID:AaronReading)
本文由 @aar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