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蚂蚁花呗 第三方支付 银行 信贷 支付宝
有的读者可能觉得 , 这不就是分割概念吗 , 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事实上 , 这一点改变非常重要 。 以往的“蚂蚁借呗”可以说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蚂蚁集团联合运营的小微信贷服务 , 你从“借呗”借来的钱既有可能是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 , 也有可能是其他中小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 , 但原先统一标挂了“借呗”品牌 。
对于很多用户来讲 , 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蚂蚁借呗” , 就是因为比起纷繁复杂、不知出自哪家的“套路贷” , 看似有着阿里背书的“蚂蚁借呗” , 不仅背景更加靠谱 , 而且名字上面没有“贷款”这类敏感字样 , 能够更加令用户放心 。 然而事实上 , “借呗”依然属于小额贷款范畴 , 在征信上的分类与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等同 , 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个人征信受到影响 。
在“借呗”更名为“信用贷”后 , 其本身的“小额贷款”显得更加突出 , 也更加容易被用户所警觉 。 个人认为 , 在目前年轻人普遍自制力不够的背景下 , 这样的更新算是比较合理的 。 去年广州互联网法院曾公布一组数据:有60%的互联网借贷案件涉案数额小于一万元 , 借贷群体也以年轻人居多 , 甚至还有趁着“基金热” , 大学生用小贷借钱投资的案例 , 小微贷款对年轻人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
最重要的是 , “借呗”方面之所以会启动隔离工作 , 其实是因为今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的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 。 当时 , 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并公布整改方案 , 其中第一项内容就是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链接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近年来 , 国内消费信贷行业发展迅速 , 目前“花呗”、“借呗”服务用户已经接近5亿 , 但是其中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信贷服务提供者是谁 , 这也引发了不少相关联的负面事件 。 品牌隔离举措 , 确实能让借呗品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形成隔离 , 方便用户更充分地了解信贷服务提供方的信息 , 避免产生品牌混同 。
总结一下 , 支付宝改名其实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借呗功能 , 同时也更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 。
“借呗”背后的金融风险对很多读者而言 , 此刻他们心中最大的疑问一定是:“借呗”还能用吗?
答案是:当然能用 。 在“借呗”和“信用贷”剥离之后 , 现在支付宝的“借呗”已经变成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 , 而“信用贷”是与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独立为用户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 。 前者的额度、利率、征信由蚂蚁消费金融审批上传 , 后者的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审批上报 , 用户的征信记录不会因为本次调整受到影响 。
不过 , 小雷并不建议大家频繁使用“花呗”、“借呗”和“白条”这类互联网贷款 。 尽管这类产品审核简单、放款迅速 , 但是它们终究属于小额贷款范畴 , 在征信上的分类与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等同 , 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个人征信受到影响 。 如果个人征信报告不好看的话 , 未来贷款买车、买房其实都会受到影响 , 毕竟银行在贷款时依旧钟爱那些传统的信用卡用户 。
“能用上分期付款的 , 我绝不用手上的钱 。 ”这正是90后借贷消费大军的心里话 。 不得不说 , 信用消费工具确实有其存在意义 , 它成功实现了“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 为超前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能够满足了我们在特定阶段的消费欲望 , 也能够解决我们在没有收入时的生活需求 。
然而 , 正是因为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养成了如今年轻人的价值观 。 在没有持续性收入的情况下 , 用户的消费欲望却在逐年增长 , 最终会酿成什么样的苦果不言自明 。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 , 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平均负债率达到41.75% , 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 。 而在豆瓣、贴吧等社区 , 我们也能看到诸如“戒赌吧”、“负债者联盟”、“努力还债联盟”等群组 , 其中的不少成员都是沉迷消费的年轻人 , 因为没有门槛的互联网借贷而误入歧途 , 用多个网贷“拆东墙补西墙” , 最终走向负债 。
对于那些真的需要用钱的大学生来说 , 未来的路又将何去何从?根据今年三月国家出炉的相关规定 , 各大高校需要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要求 , 未来大学生还是可以到正规的银行金融机构去申请风险小、利息低的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 。 至于这些互联网消费贷款 , 年轻人最好还是戒了吧 。
稿源:(雷科技)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0c519A2021.html
标题:支付宝|支付宝“借呗”变为“信用贷”,你最关心的征信问题有答案了(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