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麦当劳 employees 点单 thru 车道 IBM 机器人 经济学人 人工智能 drive-
当下,公共场所及手机设备上的人脸识别摄像头越来越多,《个保法》对此进行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
很多人可能要问到一个关心的问题:许多商家在自己在店铺中立一个牌子,写到“本店在使用人脸识别”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采集人脸信息了吗?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此前对此进行解读,称这并不合法合规。他认为,并不是告知就合法,用户还有选择权、删除权。比如客户人脸被收走之后,信息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删除?
很多权利都需要讲清楚,而不是只讲有摄像头这个事。随着《个保法》施行,公共场所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能得到更好的规范落地。
4、不得“大数据杀熟”
很多人都对“大数据杀熟”现象感到愤怒,这一现象是指平台基于数据分析,如果识别用户是熟客就提高价格。《个保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可以说,这一规定直接否定了“大数据杀熟”的做法。如果人们在旅游、团购、电商等APP上发现自己多次购买,反而被收取更高费用,可以依据《个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了的四大热点,《个保法》还对许多其他各种场景,比如个人信息出境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我们在此不一一分析。
总的来说,无论以电子还是以纸质形式存在的信息,无论是员工信息、消费者信息或其他个人的信息,《个保法》规定信息处理主体在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提供、披露等信息处理全环节实现合法合规。
四、18年酝酿,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有望进入“划时代”新阶段自2003年起,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关课题开启研究立项。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技术普及,《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网络安全法》(2016年)、《电子商务法》(2017)等陆续出台都提及个人信息保护。2020年,新颁布的《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规定。
但由于个人信息作为一种重要数据类型,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使用场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依然频频出现。无论是今年“3.15晚会”报道的“售楼部偷脸,人脸数据打包出售”、“大数据杀熟”等商业黑幕,还是被许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都促进更加有力、便于落实的法律法规出现。
周鸿祎认为,当前,个人信息保护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企业如何将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地到实际业务场景中;二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给个人信息保护与合规使用带来新的技术挑战。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千呼万唤始出来。
据专家分析,它不同于《民法典》它主要是解决单一的个人信息受到损害以后的救济问题,而是面向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试图建立预先救济的制度,把可能造成的损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短期信息处理成本变高,长期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可以看到,《个保法》的正式实施,意味着近年来频发的人脸隐私担忧、大数据杀熟、数据黑产等问题可能变得更加有法可依。这对于关心隐私安全、信息泄露等议题的广大公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个保法》维护具有群体特质的个人,将规范重心指向负责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等,把他们处理个人信息的力量“放在笼子里”。
对于企业来说,《个保法》的实施使得确保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将成为新的要求,可能抬升信息处理企业合规成本,但他们必须遵守。同时加大的数据安全投入有望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据分析2023年潜在市值或达15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孙宪忠谈道,《个保法》在制定过程中,团队就“平衡个人信息和维护公共利益”这个话题讨论多次。
他回顾,曾经一度社会上对个人信息泄露感到很恐慌,但在疫情中,一些信息化的手段最后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个人信息的收集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多方便。所以经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要利用信息化为人民造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个保法》并没有禁止个人信息收集,而是反对过度收集、强制收集和违法收集。
稿源:(智东西)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02940H32021.html
标题:信息|今起,你的脸有法律保护了!苹果腾讯华为纷纷表态支持(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