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只有沉迷二次元和ACG的才能叫死宅和宅御族
宅作为一个舶来词,词源“御宅(オタク)”原意是指对某一领域拥有狂热爱好的一群人,所以会有军宅、铁道宅、偶像宅、历史宅等各种御宅族。由于日本流行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多的就是二次元等亚文化,所以随之而来的舶来词“御宅族”通常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会默认为动画宅。
在日语中对于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通常称之为“引きこもり”或者“ニート”,前者的意思是闭门不出者,后者是英语略缩词NEET的音译外来语,其意为“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港台也称之为尼特族。
由于尼特族/闭门不出者呆在房间里通常是看动画玩游戏,两个群体具有相当的重叠,然而并不能划等号。
至于在中文语境中将宅等价于尼特族,主要还是因为中日两国都是汉字使用国家,舶来词通常以原有字面渡来,然后望文生义,这种问题就跟把“手紙”当成厕纸,“人参”当作东北人参一样。
■三十八
因为人喊的早,喊的多,而且够知名,约定俗成了而已。
其实很多旧词新意,还有新词的形成,都是这么约定俗成来的。语言的演变,没什么铁打的死规则……
可能一开始有人用个词用错了,但仔细一想,感觉这么用也可以……然后就这么传开了,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妥,于是就这么用下去了……
后来不还有军宅,游戏宅,历史宅,古装宅,科幻宅么……宅这时候都已经开始指代有共同爱好的某一群人了。
个人理解,现在宅作为指人的名词,意思是因为某种兴趣爱好而把自己关在家不出门的人。有点“沉迷”的意思,自己叫起来,比“xx专家,xx大师”低调,也比“xx爱好者,xx粉”要好听,顺口……
其实大环境下宅还是有点贬义的感觉的,亲戚面前谁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宅男宅女嘛……不过这都是时间的问题。
宅最后会作为一个中性词,来形容具有共同爱好的人群。
qq聊多了不带表情不舒服……
■三十八
然后翻译成了中文为御宅族。
是日语中先有了おたく这个词,也就是OTAKU,特指ACG爱好者。
御宅族本来就不等于宅男,宅男是后来兴起的名词,你怎么理解宅男是你的理解,但御宅族这个词就是翻译OTAKU,一开始就是形容ACG爱好者的,就像你问可乐为什么不能是形容果汁,我怎么回答。。。。。。。。
然后这个词一开始不是个中性词,是个含贬义的词。换句话说,就是拿御宅族这个词来黑我们,然后我们无奈接受,并自黑死宅。然后再问我们,凭什么只有你们看动画的才能这样叫?我也很绝望啊。
- 与日本文学相比,为啥在中国几乎不能看到韩国文学的书籍
- 为啥侦探推理小说在英美、日本大众文学中很流行,在中国却不是优势类别
- 为啥没有一人一票的萌战?
- 为啥现代人写字时老是不分清“的、地、得”?
- 为啥继《纯黑的噩梦》后,国内柯南剧场版再无消息
- 为啥爱奇艺海贼王更新当日是720p,过几日多了1080p选项
- 为啥西方就做不出像宫崎骏的作品
- 为啥国外改编电影较国内更通俗受欢迎也更容易成功?
- 我一看动画片就会哭,我是指梦工厂,迪士尼,皮克斯那种,无论看几遍都会哭,这是为啥
- 为啥b站上很多推番的视频都要做成英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