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之声|强监管下银行房抵贷再收紧 房贷中介称房抵贷购房“另有门路”( 二 )


某城商行的客户经理对采访人员表示:“我行已经暂停了个人住房抵押消费贷业务 。 由于监管对于这类贷款的用途要求有限制 , 银行对贷款后资金具体去向的监控很难 , 很多客户达不到要求导致经常放不出贷款 , 所以取消该类业务 。 ”
同时 , 审核条件的严格还体现在银行更加“挑剔”客户 , 在客户的选择上更加择优 , 而资质一般的客户可能无法获得贷款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国有银行只接受结清按揭贷款的房产 , 也有部分中小银行可以接受未结清贷款的房产做“二押” , 但是贷款的额度有所下降 。
“筛选标准包括对个人信用核实、房屋核实、流动性、市场评估价格等 。 实际办理中 , 会选择房屋流动性较高、公司收入较好的客户 。 ”多数银行的客户经理对采访人员表示 。
此外 , “放款慢”也是普遍情况 。 “如果顺利的话最快需要20个工作日 , 慢的话一个半月左右 。 ”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采访人员 。 也有房产中介表示:
“此前办理贷款 , 大概只需15天即可办完 。 但随着各家银行收紧政策 , 所有手续办理完成之后放款时间至少要近两个月 。 ”
银行方面对此解释称 , 四季度房贷额度比较紧 , 导致近期放款也比较慢 , 除了受年底银行资金紧张影响外 , 近期监管层面要求要配合房地产调控政策 , 控制房贷额度投放 , 所以房贷审批更加严格 。
房贷中介宣称
房抵贷购房“另有门路”
某房产中介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只要房产是真实的 , 公司情况、公司流水、上下游合同都可以“全权办理” , 并且收取贷款额的3%—5%作为服务费用 。 上述中介还向采访人员介绍了此类“移花接木”式操作流程:客户通过经营贷向银行申请贷款 , 银行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 , 将贷款资金打入合作的第三方对公账户(第三方可自己找或者由中介公司提供) , 再转入指定的个人账户 , 最终以取现的方式规避银行的审查 , 这种方式在后期调查中不易被发现 。
据了解 , 多数银行设定的抵押成数为七成 , 银行类金融机构对于优质客户确实提供了较低的利率 , 在3%—4%之间 , 额度最高千万元的融资规模是多数银行的放款上限 。 而小贷公司的推介广告则颇为高调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为了吸引客户 , 有公司吹嘘低息贷款 , 且表示住房抵押贷款可贷房产估值的八到九成 , 贷款规模上限提高至3000万元 。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 并非如公司当初“承诺” , 甚至有小贷公司等第三方的利率最高可达10%以上 。
一家金融外包公司工作人员对采访人员表示:“我们公司跟银行有合作 , 可以帮助客户匹配到合适的银行、最低可申请3.85%的年化利率 。 ”但在采访人员深入了解该贷款全部流程之后发现 , 其实并不存在这类情况 。 在采访人员多次询问利率时 , 上述工作人员更改此前说法 , 并称:“住宅类房抵经营贷虽然可申请3.85%的年化利率 , 但是要求每年必须归还本金;如果是商铺类房抵贷 , 贷款的利率为8.5%—10% , 可贷房产估值的三成或三点五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