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研究所|中国乳业的第二把交椅( 三 )


配合品牌宣传 , 在生产端 , 飞鹤还砍掉了一条低端产品生产线 , 专注做高端 。 在销售终端 , 重视母婴渠道建设 , 不仅给予高返点 , 还陆续发展了几万人的销售+营养师团队 , 派到各大母婴店驻点 , 与消费者密切接触 。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 , 消费者和渠道商对飞鹤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从2017年开始 , 飞鹤的业绩开始大踏步地增长 。
/ 02 /
蒙牛“迷失”
老牛离局引动荡 , 大商制埋祸根
品类是飞鹤腾飞的关键 , 但却并不能成为蒙牛被超越的借口 。
要知道 , 在品类上和蒙牛相差无几的伊利 , 2019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02.23亿和69.34亿 , 稳坐中国乃至亚洲乳业的头把交椅 。
说白了 , 中国乳业的第二把交椅之所以出现争议 , 跟蒙牛自身的“迷失”也有关系 。
最初的蒙牛 , 也像今日的飞鹤这般凶猛 。 这个刚成立时还是无奶源、无市场、无工厂的三无企业 , 仅仅数年就完成了逆袭 , 凭的是什么?
答案也是凶猛的营销 。
那是1999年 , 几乎一夜之间 , 呼和浩特的主干道上就冒出了一大批广告牌 , 上书“蒙牛乳业 , 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 一时间引发轰动 。
在当时 , 谁是内蒙古乳业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 , 可刚刚成立的蒙牛是第二吗?显然不是 , 本质上 , 这是一种插队的玩法 。 不过 , 这并不妨碍蒙牛凭着这个噱头 , 在成立的第一年就靠着OEM实现了近4000万的营收 。
2003年开始 , 有了一定积累的蒙牛 , 不再提及“内蒙第二”的说法 , 转而高举高打 。 当年 , 随着神州五号升空 , 作为“航天员专用奶”的蒙牛一战成名 。 2004年 , 蒙牛拿下央视标王 , 2005年 , 蒙牛不仅成功押宝现象级综艺“超级女声” , 还凭借“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率先打开了高端市场……
说老牛是中国乳界的初代营销天王 , 想必没什么争议 。
除了品牌宣传 , 蒙牛的凶猛还体现在渠道建设上 。
起步较晚的蒙牛 , 深知自身无法在传统区间内跟伊利对垒 , 于是跟选择自建扁平化渠道的伊利不同 , 蒙牛采用大商制 , 不仅对大经销商充分授权 , 还让大经销商持股 , 利益绑定 。 通过大商的层层分销 , 蒙牛快速且低成本的完成了全国渠道的铺设 。
【读懂财经研究所|中国乳业的第二把交椅】那几年 , 也是蒙牛最风光的岁月 , 老牛成了CCTV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 蒙牛则成了港交所的座上宾 。
蒙牛的转折 , 同样很难回避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 。
那一年 , 中国乳业无疑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 高举高打的蒙牛遭遇困境 。 不仅管理层股权质押面临暴雷的风险 , 还面临被外资吞并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