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造车的下半场:或许只有增程式才能解决电动车“跑不长”


电动车|新造车的下半场:或许只有增程式才能解决电动车“跑不长”
本文插图
理想汽车不再孤单 , 长期饱受质疑的增程式电动汽车越来越热闹了 。
国庆前夕 ,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 首款车型为增程式电动车 , 定价约为20万左右 。 而在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期上 , 包括东风风行、岚图、赛力斯、宝能 , 以及吉利旗下LEVC等诸多品牌 , 出展了搭载增程式技术的新车或相关技术 。
究竟什么是增程式?
什么是增程式车 , 简单来讲 , 即是由一台发动机烧油发电 , 再通过电机驱动车辆的动力系统 。
乍一看 , 原本一步到位的动力转化系统 , 被活生生拆成了两次能量转化 , 有些多此一举 。 大部分人对增程式的概念 , 也都停留在当初宝马i3可选配的增程器方案 , 纯电续航短、发电机功率小 , 系统匹配粗糙 , 一旦使用增程器 , 驾驶体验将断崖式下滑 。
这种被戏称为“跛行系统” , 即实在没电了起码可以瘸着腿回家 。 很显然 , 哪怕无里程焦虑 , 消费者也不会为这类“残次品”买帐 , 且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 , 增程式也长期处于新能源技术的黑名单上 。
事实上 , “跛行系统”并不是增程式技术的全部 , 两点之间固然直线最短 , 但绝大部分人都应该有“拥堵路段绕路更快” 的经历 。
对于传统汽车而言 , 能量转化虽是一步到位 , 但转化效率很不稳定 , 高速省油 , 低速耗油是老司机们的常识 , 其原因就是在城市工况下 , 由于车速不高 , 且启停频繁 , 发动机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下 。
而增程式电动车 , 其发动机只负责发电 , 不参与车辆驱动 , 完全不受路况影响 , 可始终保持高效能量转换 , 至于电机驱动车辆的转换过程 , 在城市工况下更是出名的“高效” 。
电动车|新造车的下半场:或许只有增程式才能解决电动车“跑不长”
本文插图
这也意味着增程式电动车即便经过了两次能量转换 , 但在城市工况下 , 能量转换的综合效率完全可能在燃油车所谓的“一步到位”之上 。
最典型的例子 , 则是日产的增程式方案e-Power系统 , 与“跛行系统”简单粗暴的增程方案不同 , e-Power系统经过了严密的设计、匹配与标定 。
2016年11月 , 首款配置e-Power系统的车型日产Note e-Power正式发布 , 搭载了一台三缸1.2L排量的发动机 , 日产聆风同款电机 , 和一块1.5kWh的电池组 , 最大功率为80kW , 峰值扭矩254Nm 。
城市路况下 , Note e-Power油耗远远低于纯燃油车 , 燃油利用效率犹在丰田普锐斯之上 ,在日本市场非常受追捧 , 一度成为日本最畅销的家轿 。
当然 , e-Power也并非完美 , 一旦驶离城市工况 , 其纯电驱动的性能缺陷非常明显 , 即车辆在高速行驶下 , 能耗会显著提升 , 且动力性与燃油车也有一定的差距 , 这也是几乎所有纯电动汽车的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