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长护险提速仍需“加速器”


中年|长护险提速仍需“加速器”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IC photo

“一人失能 , 全家失衡 。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需求 。 近日 , 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扩围至49城 。 在推进提速的同时 , 长期护理险还需要解决护理人才紧缺、筹资结构欠合理等问题 。
有了保险 , 谁来护理?
江苏南通崇川区观音山街道龚老太的老伴儿因帕金森并发症卧床多年 , 以前住在医院 , 开销大 , 子女更是医院家里两头奔波 , 十分不便 。 去年 , 她为老伴儿申请了照护保险 。 “这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 , 每周都有工作人员上门来免费为他做照护服务 。 ”龚老太正是长期护理险试点的受益人 。
然而 , 推行长期护理险 , 最终还是需要有人来提供照护服务 。 现在 , 护理人员缺口较大、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 目前 , 我国失能人员超4000万 , 按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 , 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 , 但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 , 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
长期护理 , 钱从哪来?
除了“人” , “钱”是长期护理险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 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 钱从哪里来?梳理发现 , 在筹资上 , 大部分试点城市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模式 , 包括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医保统筹基金划转、财政补贴等 。
但这种多方责任共担的筹款机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国家医保局表示:“从资金来源和筹资结构来看 , 还存在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 医保基金占比较高 , 个人缴费占比较低 , 没有体现保险权责对等原则 , 各方负担还不合理 , 从长远看 , 不可持续 。 ”据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 扩大试点后 , 将逐步建立责任均衡的独立筹资渠道 , 职工参保人群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 。
失能评估 , 标准是啥?
长期护理险需要失能人员或其家人提出申请 , 由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后方可享受待遇 。 然而 , 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待遇支付的依据 , 在失能评估这一问题上 , 目前各地标准并不一致 。
“现在试点城市和地区正在使用的失能评估标准不少于10个 。 ”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说 ,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巴氏量表 , 也有部分城市自制增加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疾病情况等评估量表 。 国家医保局表示 , 由于各试点城市基础不同 , 评估标准、评估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 。 从制度建设统一性、待遇均衡性方面考虑 , 将加大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