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所想表达的美应该从何处体会?( 二 )


他对驹子的付出全盘接受,却不愿意履行承诺。当驹子求他二月回到雪国一起参加祭典时,岛村爽约了。
而对于他所欣赏的叶子,精神美的代表,他就是不断地盯着人家。当叶子趁机提出带她一起回东京的要求,他马上回绝,说“自己帮不上忙”。
之后驹子也提出一次带“叶子”回东京的要求,岛村仍然拒绝说:“我没有可以为她效劳”的地方。
他明明有钱有闲,享受各位女性的爱慕讨好,却又看不起女性的积极行动,觉得一切没意义,所以心安理得的不付出。
真的是世俗意义的渣男,骂几次都不过分。
但也许是因为《雪国》的雪太纯净,风景太干净,天空太清净,雪国女性的声音太过忧伤美好,本来这种“徒劳”本该化为下流肮脏的事情,但在雪国的背景下,在岛村的眼中,反而变成像雪一样晶莹,像星星一般闪耀的事物。
在读者也容易被雪国的风光,甚至是脆弱的女性本质吸引,毕竟太精细太纯粹,就像易化的雪,易逝的冰。
读者等着她们的消散与灭亡,心怀恐惧,却忘记所有的伤害,都由这个男人引起。
对于“徒劳”的感觉产生美感,忽略了世俗的重量,就是《雪国》小说呈现的的重心。
第三,战后日本,颓废的男人与积极的女人前面提到岛村是世俗意义的渣男,也是雪国悲剧的引起者。
他多次爽约驹子的约定,从不告知自己的行踪。
叶子的要求被拒绝后,在火里自杀,目睹的驹子发疯。
只有岛村不受影响,陶醉感受到银河倾泻下来。
这种不负责的男人形象,在日本战后小说相当普遍。
一个懦弱的,靠着幻想和回忆逃避现实的男人,遇上一个或多个为了生存而奋不顾身的女人,她们努力在男人身上做工作,却得不到男人的正面反馈,最后导致一连串的悲剧。
在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精力的年代,奇怪的是,日本社会对这种废物男人都习以为常,从不加以谴责。
有些学者称这是日本文化共通的“恋母情结。”所有重要的文艺作品都有这样的一位女性形象:她不一定是母亲,但一定要对男主角无怨无悔付出,即使被背叛,悲剧结果也只是女主角单方面承受,不影响男主角。
《雪国》里也隐隐可以看见这种逻辑。驹子为了救未婚夫卖身,未婚夫却带着小三叶子回故乡,对此驹子唯一表达的不满很微弱:不去见临死的未婚夫。
叶子从不想做看护的工作,却为了恋人做的尽善尽美。然而恋人临死前想见的不是她,她最后还愿意替已死的恋人守墓。
完全看不到她们被背叛后的痛苦,只有无怨无悔。
如何,多么大和抚子,有没有收获哗哗哗的感动?
然而,这其实象征日本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持续忽略和剥削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