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Type-C接口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type-c|Type-C接口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文章图片

type-c|Type-C接口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文章图片

type-c|Type-C接口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随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科技发展 , 有一种东西随着技术的更迭 , 也渐渐通过逐代升级 , 走进了千家万户 。 这个技术可以存在于你的手机上 , 也可以存在于你的电脑上 , 甚至你的智能牙刷、耳机上面也有可能会出现它的身影 。 这个无处不在的技术也有一个熟悉的名字 , 那就是Type-C接口 。 今天 , 我想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type C接口以及衍生技术 , 和在未来对于数码行业的影响 。
Type-C接口又被称为USB-C接口 , 是USB接口更新到第三代的一种产物 。 早在2013年1月的美国电子消费展上 , USB 3.1这一新一代的协议 , 以及支持该协议的全新硬件接口Type-C也就正式面世了 。 在会上 , 这一新形式的接口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
在2013年 , 和在那个时期流行的接口相比 , 不管是电脑端的USB 2.0协议的USB A接口 , 还是手机端上的lightning接口(iPhone和ipad使用)以及micro-USB(现在部分安卓低端手机上使用的大小充电口)比起来 , Type-C接口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 Type-C接口拥有高达32个接触点 , 比lightning接口的16个都多;支持正反双向拔插;比USB A接口更轻更薄、更耐用 。 可以说 , Type-C接口的硬件优势已经超越大部分常用的移动接口了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硬件上的优秀已经足够让各大厂商争相选择并采用Type-C这一先进的接口了 。 在手机上 , 早在201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之中的乐视手机1就第一个采用了Type-C接口作为手机接口 , 随后 , 小米和华为也分别推出了小米4c、华为mate 8等采用type c接口的机型 , 至此 , 国内手机的旗舰机型纷纷选择抛弃功能少且寿命短的Micro USB接口 , 转而投进Type-C接口的怀抱 。 电脑方面 , 在2014年的诺基亚平板和谷歌平板电脑中 , 都使用了Type-C接口 , 而在之后的2015年 , 苹果的macbook pro也正式使用Type-C接口 , 成为了最早使用Type-C接口的苹果设备 。 可以说 , 整个数码行业都看到了Type-C这一接口的硬件优势 , Type-C这不仅仅是一个接口 , 更是一个各大厂商都可以大展身手的平台 。
Type-C作为一款更加优秀的硬件 , 被各位厂商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 作为一款开放度足够的USB接口硬件 , 对于各种移动产品都有足够适应性的Type-C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硬件土壤 。 与此同时 , 各大厂商为了发展这款硬件的实力 , 各种在Type-C接口这个大平台上的不断发展的软件技术也不断面世 , 升级设备 , 同时提高用户体验 。
在一个移动设备上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功能 , 也就是充电上面 , 各大厂商不断努力 , 借助Type-C平台上推出了自己的技术 。 首先是Type-C上原生支持的PD充电技术 , PD充电适用于手机和笔电设备 , 目前最新的USB Type-C 2.1接口上面已经可以硬件支持240W功率的充电速度 。 虽然手机平台不太能用到这个速度 , 但是对于一些笔记本或者是注重性能的工作站来说 , 这个充电速度的实用意义以及应急程度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虽然电脑端上默契的使用了PD充电技术 , 但是手机市场上尤其是国内的手机市场上面 , 大家在Type-C这个平台上有如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一般 , 开发出了自家的充电技术 。 一些国内厂商也是把充电功率推进到了120W及以上的速度, 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 。 与此同时 , 现在市面上使用了Type-C接口的设备 , 也会默认同时兼容较低充电功率的PD 20/30W或者是高通的QC充电 , 对于手机整体的续航提升以及充电接口和充电方式的统一 , 也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
而在另一个方面 , 也就是数据传输方面 , 厂商们也玩出了自己的花样 。 首先 , Type-C作为USB接口的一种 , 自然也是兼容USB自家的数据传输技术的 。 因此 , 目前大部分手机上使用的USB 2.0或者USB 3.0也可以足够程度上满足移动设备之间的互相连接 。 当然 , 不仅如此 , 硬件大厂英特尔更是提出了自己在Type-C平台上的雷电技术 , 率先支持了同时传输视频数据和其他数据 , 而传输速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GB每秒 。 而现在的雷电4以及即将发布的雷电5技术 , 已经在提高使用体验的同时 , 把数据的传输速度提升到了40GB每秒 , 同时支持同时输出2个4K设备 , 可以说雷电接口在提供高质量数据传输上面 , 给了一种更容易解决的方式 。 现在各大电脑厂商也纷纷选择采用雷电接口 , 用户也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数据质量和速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