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曾国藩得了,李鸿章左宗棠没得到
中国人有“重死轻生”的文化传统,对于死后的名声非常重视。所以才要“盖棺论定”,对死者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谥号,就是这种总结评价的简洁概括。
清朝沿袭明朝的礼仪制度,因此也有谥号的存在。当大臣死去后,吏部官员会拟定几个谥号,供皇帝选择。1917年1月29日,庆亲王奕劻死去。虽然那时候末代皇帝溥仪已经下台,可还居住在紫禁城,俨然一个小朝廷,内务府等机构运转如常。内务府按照惯例,给奕劻拟了一个谥号。
溥仪却认为奕劻在晚年干尽坏事,只给出了4个谥号让内务府选。这4个谥号分别是“谬、厉、丑、幽”,都是一些恶谥。后来,最后由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给奕劻选了一个偏中性的谥号“密”,这才解决了问题。
文章插图
在清朝,文臣武将的谥号是分开的,分别以文、武开头。另外还有以忠字开头的谥号,属于文武大臣通用。
当然,谥号也是有等级之分的。文官最高等级的谥号,便是“文正”。能够获得这一谥号,是一名文官极高的荣誉。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弥留之际,得之死后将得到“文正”的谥号,竟然喜极而泣。
正因为“文正”是一种极高的荣誉,统治者也很少将这个谥号赐予给大臣。清朝近300年时间,只有8名文官获得了“文正”的谥号。他们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就连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左宗棠,都没有获得“文正”的谥号。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仅次于“文正”;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又差了一个级别。
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曾国藩了。曾国藩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被《清史稿》赞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获得“文正”的谥号自然是众望所归,无可厚非。其余7个人又是什么来头呢?
文章插图
汤斌是清朝初期的官员,一生清正廉明,死时身上仅有俸银8两,靠友人捐赠20金才得以出殡。汤斌死后,乾隆皇帝追加谥号“文正”。汤斌是清朝第一个获得“文正”谥号的文官。
刘统勋是雍正、乾隆时期的官员,官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以直言敢谏闻名,是乾隆皇帝的股肱之臣。刘统勋死后,乾隆皇帝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朕失一股肱!”遂赐谥号“文正”。
朱珪是乾隆、嘉庆时期的官员,曾经在朝廷与和珅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晚年时入直南书房,成为嘉庆皇帝的“智囊”。朱珪死后,嘉庆皇帝亲自赐奠,赐谥“文正”。
曹振镛是曹操之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从政52年没有犯下大的过错。林则徐便是他的门生。曹振镛死后,道光皇帝赐谥“文正”。
- 清朝的奇葩规定,让后宫三千佳丽苦不堪言,即使现在也没人受得了
- 辽东|清朝时期的汉地十八省,为何不包括辽东
- 处理|清朝宫中的妃子去世后,她们的首饰是怎么处理的呢?
- 李鸿章|年近80岁却不退休!清朝重臣李鸿章,为何老死在直隶总督任上!
- 咸丰是清朝最差的皇帝吗 不是最差却是最倒霉,最悲剧的皇帝
- 犯人|清朝处决犯人的地点,为何会选在菜市口?
- 清朝时号称人间炼狱的宁古塔,到底有多恐怖?
- 李世民|清朝走了什么狗屎运?在任何一个乱世,清朝都没有任何机会统一全国
- 康熙|朱元璋历史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三百年后因何引发清朝集体膜拜?
- 人民战争|清朝末年,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 清王朝为什么不敢发动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