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安禄山死后,唐军为何还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原因不简单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胡将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掀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序幕。
安禄山|安禄山死后,唐军为何还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原因不简单
文章插图
那么,这起叛乱爆发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唐朝以节度使统领军队,驻守边疆,后来逐渐推广成为制度,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节度使不仅拥有长期受自己控制的军队,还兼管当地的民政、财赋,很快发展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地方节度使能够“拥兵自重”,而安禄山身兼多地节度使,权势滔天,更加上欲壑难填,这是安禄山反叛的底气所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国忠和安禄山的人人矛盾造成的。杨国忠和安禄山处处针锋相对,在后期,此二人多次政治交锋,互有得失……杨国忠为了打压安禄山,把哥舒翰任命为河西节度使,想以此来牵制安禄山。安禄山对此觉得不能再等了,否则是坐以待毙,于是安禄山一怒之下,做出了狗急跳墙之举——造反。
安禄山|安禄山死后,唐军为何还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原因不简单
文章插图
当时由于李唐所谓盛世多年,上下早忘了居安思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无战力,武器腐朽,在安禄山的叛军面前,自然也就不堪一击。结果,不到数月,安禄山的叛军就占据了大唐的半壁江山,随后,安禄山在东都洛阳黄袍加身,称雄武皇帝,国号燕。而这时后知后觉的唐玄宗醒悟过来,于是调动官军平叛,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安禄山曾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但好在在部下的劝说下,还是重振精神,采取直捣黄龙的政策,一路向西进发,目标直指京城长安。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冲进了长安城内。然而,天宝年间驻扎在范阳的安禄山却领三个藩镇之兵大举对唐王朝进行攻击,一时间叛军所向披靡,唐朝东西二京洛阳和长安先后被安禄山占领,唐朝也在这次动乱中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安禄山|安禄山死后,唐军为何还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原因不简单
文章插图
可是后来在占领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所以未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就应该歇菜了,可是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这又是为何?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却有想法了。原来安禄山当了皇帝后,开始宠幸段夫人,在爱屋及乌的原则下,还,打算立段生的儿子安庆恩做太子 。这让安庆绪感到了危机,为此,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除掉老爹,取而代之,自己上位。安庆绪为此找到了一个好的枪手——李猪儿。李猪儿是安禄山的贴身服侍,跟了他数十年,一直忠心耿耿。然而,安禄山当了皇帝后,变得飘飘然起来。安禄山本身就胖,再加上长时间用五石散,目失明,肤腐烂,性暴躁。鲁迅曾在文中提过五石散:“服用金丹,肌肤易破。所以晋人的画像,见他们衣服广大,以为他们必定很舒畅,很潇洒,本来他们很苦楚,因肌肤易破,衣服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