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汉军|集结30万汉军的马邑之围为何失败?无论尉史是否泄密,都很难成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决意实施了马邑之围行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马邑商人聂壹引诱匈奴军臣单于率10余万匈奴大军南下,汉军集结30余万,意图在马邑将其全歼。
文章插图
如果说战略目标达成,那么可以大大减弱匈奴对汉朝北疆的威胁,毕竟和亲换来的和平是脆弱的,但是本可一战定乾坤的马邑之围,因为一个尉史的泄密而失败,最后唯一能够和匈奴交战的王恢也是主动避战,匈奴大军就此退出塞外,避免了被汉军围歼的命运。
所以一直流传着,一个小小的尉史引起了蝴蝶效应,导致30余万汉军无功而返,“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马邑之围的失败更是开启了匈奴百年战争的序幕,但其实无论那个尉史是否泄密,这次汉军的行动都不会成功,这次行动本身上就存在着众多问题。
文章插图
首先,这次军事行动的前线总指挥是谁?是韩安国。
《史记.匈奴列传》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护四将军以伏单于。
问题是韩安国在汉武帝召集大臣探讨马邑之谋的时候,他可是坚定的反战代表,历史记载中韩安国和王恢就差直接打起来了,而且在马邑之围前,韩安国坚持避战的主张一直是朝廷上呼声最高的。
文章插图
是王恢坚持主战,匈奴的猖獗是因为汉军的隐忍,加之汉武帝早有心北驱匈奴,因此汉武帝强行推进了马邑之围的计划,但前军主将汉武帝也只能选择一直避战的韩安国,因此马邑之围的整体战略部署都太理想了。
《汉书.韩安国传》约单于入马邑纵兵。王恢、李息别从代主击辎重。
简单来说就是,韩安国统帅李广、公孙贺等将领,集结汉军主力部队,潜伏在马邑周围的山谷中,等到聂壹把匈奴大军引诱进入马邑城内,之后汉军在四面围上,以优势兵力解决战斗,而王恢则是率军也由代地向西北进军,攻击匈奴大军的辎重部队。
文章插图
这个计划的确很美好,但问题就是太美好了,战前汉军的出击条件设置得太苛刻,也就是只有等匈奴大军进入马邑城,而韩安国这么布置的理由也很简答,这样打的话,汉军的危险系数最低,韩安国自然要以避免汉军主力遭受重创为前提,优先保住汉军主力部队,其次才是歼敌。
第二点,汉军的整体作战计划缺乏应变能力。
之前说了,韩安国主导的军事行动,太过于理想化,并未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作出应变处理,其实匈奴在到达马邑前发现汉军部署,之后率军撤退,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显然汉军整体布局上缺乏对此的应变能力。
-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约30万,因为一座山而得名!
- 韩信灭赵,兵仙用兵的艺术,三万汉军全歼陈馀二十万赵军
- 苏联_历史|1969年,苏联集结110万军队和数万坦克,最终为何不敢南下中国?
- 吐蕃|唐末名将,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一人抵挡30万雄兵
- 贝勒后人卖瓷器,大叔30万入手却遭朋友质疑,专家:赚了10倍
- 日本最大黑帮组织,无惧日本任何人,拥有30万成员却怕一个中国人
- 凤毛麟角的的1分硬币,已经升值130万倍以上了,你能找到吗?
- 陕西一“巨富豪宅”,被称“渭北民居瑰宝”,占地130万平方米
- 孙顺明老年受儿媳虐待被赶出家门,上级送来30万,这是为何?
- 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5岁,死后30万人为她送葬,还有7人为她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