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耶律|后晋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朝代,要认识这段历史,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其名称的由来。话说唐朝末年,沙陀人(西突厥别部)异军独起,其首领李克用因为帮助朝廷平定黄巢起义,一步步被加封为“晋王”。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时,李克用也割据一方建立晋国,历史上称之为“前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攻灭后梁后,将国号“晋”改为“唐”,历史上称之为“后唐”。后唐猛将石敬瑭因为受到皇帝的猜忌,不惜以割地称臣为代价引入契丹(辽)兵攻灭后唐,然后改国号为“晋”,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后晋”。
【 辽太宗耶律|后晋的历史其实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后晋的历史。
自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辽)兵攻灭后唐开始,到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入开封俘虏后晋皇帝石重贵为止,后晋的国祚只有十几年,一共出现了两位皇帝。
熟悉后唐历史的人都知道,后唐四位皇帝中的三位——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都曾经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而且后两位都还是依靠“造反”获取的皇位。在这两人造反称帝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曾立下汗马功劳,那就是作为李嗣源女婿、李从珂妹夫的石敬瑭。
由于石敬瑭是一员战功卓著的猛将,而且一度担任后唐龙兴之地的河东节度使,暗地里还有拥兵自重的嫌疑,所以颇受后唐末帝李从珂猜忌。
公元935年,后唐末帝先是派大臣去监视石敬瑭,然后又企图外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意在削弱其兵权。不肯奉诏的石敬瑭最终选择了造反,同时他还派人联络辽太宗耶律德光,最终借契丹铁骑攻灭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是为后晋高祖。
辽国之所以愿意出兵,是因为石敬瑭不但认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而且还割让幽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一带),答应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在如此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辽太宗实在是没有办法拒绝。
事实证明,赔钱倒是小事,后来的大宋王朝也曾以定期缴纳岁币(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为代价换取和平。但幽云十六州乃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失去了这块战略要地,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便可以长驱直入,给后来的中原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四百多年后的明朝建立,幽云十六州才再一次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所以石敬瑭至今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卖国贼”和“儿皇帝”,其千古骂名至今不绝于耳。

辽太宗耶律|后晋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文章插图
公元937年,先是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在魏州造反,石敬瑭派去征讨的大臣杨光远也临阵倒戈,大将杨光远自恃功高不听石敬瑭号令不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也因不堪忍受契丹的鸟气而起兵反叛。在平定这些叛乱的过程中,石敬瑭的几个儿子相继战死,其本人也在众人的口水中忧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