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风|解放前我军并未开展专业培训,为何抗美援朝期间会占据狙击战上风


上风|解放前我军并未开展专业培训,为何抗美援朝期间会占据狙击战上风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美式狙击步枪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已经开始批量装备M1903斯普林菲尔德栓动单发步枪和M1加兰德自动步枪等多款狙击步枪;此外,美军还在卡宾枪上加装夜视瞄准设备,作为太平洋战场上狙杀日军的利器。二战结束后,这些仍未过时的狙击装备被大批封存,不过令美军上下想不到的是,数年之后朝鲜战争爆发时,这些武器又要重新翻修并下发部队。

上风|解放前我军并未开展专业培训,为何抗美援朝期间会占据狙击战上风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二战时期的狙击手
这些尘封已久的狙击步枪之所以重返战场,是因为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后,迅速展示出可怕的狙击能力。在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经常在进攻中逐一狙杀地方军官、机枪手、炮兵观察员等关键人员,导致美军参战部队军官的阵亡率远远超过普通士兵。到了双方战略相持阶段,志愿军甚至能够在长达250公里的防守线上广泛开展“冷枪杀敌运动”,甚至一度将上甘岭变成了美军闻风丧胆的“狙击兵岭”。
美军占据着装备和训练方面的优势,又有着二战时期狙击作战的经验,按理说应该在狙击作战中占据优势,那么为何反而在朝鲜战场上处于下风呢?
编辑搜图
▲红军时期子弹匮乏
有数十年精确射击传统
从1927年建立红军开始,人民军队一直都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又缺乏稳定的后勤供应渠道和起码的军工生产能力,导致子弹长期不能敞开供应,很多时候每名战士仅配发3颗子弹,伏击敌人时第1颗子弹打排枪,让敌人混乱;第2颗子弹自由瞄准射击,扩大战果;第3颗子弹则要留着,等冲锋追击敌人时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精确射击作为日常训练的最基本要求。

上风|解放前我军并未开展专业培训,为何抗美援朝期间会占据狙击战上风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步枪是八路军主要装备
曾开展全面射击培训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面对长于精确射击又武装到牙齿的日寇,八路军、新四军一方面通过大练兵提升主力部队的平均射击水平,在部队中突击培训选拔特等射手,提高全体官兵的步枪射击命中率;另一方面从1943年开始在各根据地地方武装、民兵中推广被称为“神枪”的群众性射击运动,培养出一大批民兵射击英雄。如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太行三分区民兵大比武中,年仅17岁的青年民兵关二如3枪打出28环,获得第一名。

上风|解放前我军并未开展专业培训,为何抗美援朝期间会占据狙击战上风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 上风|解放前我军并未开展专业培训,为何抗美援朝期间会占据狙击战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