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御前钦点真将军:汉文帝临终前,为何告诫景帝要重用周亚夫?( 二 )
尴尬的文帝只能拿出天子符节,派遣使者前去向周亚夫说明情况,最终才得以通行:
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最终,在见到一身戎装的周亚夫后,文帝表达了劳军之意,便草草离去,自始至终,周亚夫以其细柳营的将士们都没有对他行礼,而是保持高度战备状态。
离开细柳营后,文帝非但没有责怪周亚夫不受礼数,反而被其从严治军的举动所震撼。从此以后,文帝对周亚夫极其重视,不仅将他调入长安掌管兵权,还叮嘱景帝一定要重用周亚夫。
那么,文帝在这次劳军行中,具体是被周亚夫的哪点所打动了呢?这就要从周亚夫的目的谈起。
首先我们来看文帝三处设防的区域,灞上、棘门和细柳,分别在长安城的东西北三个方向,离长安城的距离很近,而匈奴走上郡云中线,还需要穿过代地和赵地才能逼近长安。
代地和赵地,一直是抵抗匈奴的第一线,聚集了汉军的精兵强将。六万匈奴能否成功突破此防线实属未知。
因此文帝布置的设防区域,实际上是万一代赵两地被攻破后保卫都城的最后手段,这个手段是否能用到也是未知。
换句话说,灞上、棘门和细柳三个防区,其实距离匈奴很远,有可能在这场战争结束后都见不到匈奴,否则文帝也不会贸然前去所谓的"前线"劳军。
然而周亚夫却是确实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以实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治军,要知道一个士兵全副武装和轻装上阵的差距十分巨大,在战斗没有明确到来的前提下,士兵就能严格遵守主将要求,保持高标准的战斗面貌,完全是基于平日里从严从紧的训练和打造。
文帝抵达细柳营后,他所体会到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周亚夫临时打造的虚假景象,而是过往无数次锤炼自上到下形成的自然反应,顺理成章还不突兀,这种严格的治军之道和灞上、棘门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在文帝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周亚夫当之无愧的名将称呼。
比起纸上谈兵,战争是检验名将的最好试金石。周亚夫就是属于此类人,由于周勃在文帝继位后小动作颇多又掌握全部军权,因此不为文帝所喜。最终,当文帝成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权力框架后,周勃被赶出长安并交出军权,这使得周亚夫失去了背景,只能继承爵位,却无法担任要职,最终来到了河内郡守(地方职位)和细柳营统领这种不大不小的位置上。
不过对比父亲周勃,周亚夫似乎对权力斗争不大感冒,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了部队建设上,打造了一支战斗力十分强大的威武之师。这种从严治军的精神和手段最终没有被埋没,被文帝悉数发现,也使得周亚夫开始走上名将之路。
纵观周亚夫一生,虽然他只做过两件大事,分别是细柳营展现军纪和平定七国之乱,然而却足以奠定其汉朝最重要功臣之一的地位,也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 古代将军为何不是八块腹肌,反而个个啤酒肚,这才是军官真实样子
- 将士|将军带兵打仗,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后,为何赶忙下令撤退
- 东吴|三国有个将军,一辈子都没打过胜仗,可每次都能把对方猛将杀掉
- 关羽北伐襄樊时,为何会留下糜芳、傅士仁这样的三流将军守大本营
- 林彪为人到底如何?萧克将军晚年评价:军事还行,却非十全将才
- 许世友|许世友将军去世后,突现两个异象,至今医学无法解释
- 他是三国的常胜将军,三次救东吴于水火,最终却惨死于小人之手
- 史上最会笼络人心的3个皇帝,第3位听说将军受伤后,亲自去吸脓血
- 李牧|太平本是将军定, 不许将军见太平: 古代杀不得5位名将, 人死国灭
- 皇帝质问将军:你想要谋反?将军立马脱下衣服,皇帝见后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