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有人说即使安禄山不起兵反叛,也会有别的人叛乱,果真如此吗?
如果安禄山不起兵反叛,也会有别的人起兵,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问题。事实上,自从唐玄宗不断加大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其实已经成为了国中之国,这已经成为了唐王朝祸乱的根源。而随着中央朝廷自唐玄宗中后期的持续衰弱,一旦有节度使起了野心,叛乱迟早会爆发。
文章插图
节度使的强势崛起,其实已经为唐王朝埋下了祸根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最初主要是为了边境防务而设置,只是个单纯的军事职位,在朝廷掌握财权和行政权的情况下,威胁其实并不大,然而从唐玄宗中期开始,节度使的权力开始逐步加大,最终形成了掌握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的“国中之国”。
文章插图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节度使是如何逐步掌握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的。
1、军权。自唐太宗去世之后,随着国势的稳定,唐朝对外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唐朝开始在容易遭受攻击的北方和西北边境,尤其是陇右、河东和东北一带构筑防御工事、驻扎军队,并从景云年间开始将节度使任职长期化、职权辖区化、镇所固定化、官衔正式化。然而,唐王朝依靠地方指挥的军事小镇,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疲于应付。于是在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唐朝开始恢复都督府,并在边境设置大集团军队,到开元十年(722年)时,边疆军队已经多达六十多万,而节度使便是这些大军团的统帅。同时,随着府兵制的崩溃,各镇节度使开始逐步推行募兵制,由于节度使掌握着士兵的生杀、赏罚、升降等权利,节度使开始逐渐掌握藩镇兵权。
文章插图
2、财权。藩镇最初的财政供应,还主要依靠朝廷提供,但随着边境的驻军越来越多,朝廷已经很难满足供应。于是,朝廷不得不对后勤供应制度进行改革,于仪凤二年(677)开始逐步推行屯田制,即由各地驻军开垦农田,一定程度实现自给自足。初时,军屯产出的粮食还必须由朝廷统一支配,但由于这种制度使得各地将领往往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防区内军队的后勤供应,影响了他们调动、指挥军队的权威,削弱了唐军的战斗力。于是,朝廷又不得不将防区的财政权逐渐转移给了各地驻军将领。后来,朝廷甚至将防区内的食盐资源也交给了地方军队。如此一来,边境军队的确实现了自给自足,但各地节度使却也将财政大权牢牢抓在了手中。
文章插图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兵权|李世民登基后,为何会放过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杀了就坏事了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能观叶能赏花的植物,看上去普通,养一盆月月有花赏
- 曹操处死吕布,貂蝉美貌聪慧,人妻控的曹操为何没有抢占貂蝉呢?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异民族入侵,孟获,我被抓七次,还看不出差距吗
- 体重|杨贵妃到底有多胖?迷得唐玄宗不能自拔
- 重文|北宋灭亡时,威震八方的杨家将为何没有出来抗争原因不简单!
- 朱棣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