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可没|《续订英藏条约》签订始末,大清能争回主权,唐绍仪功不可没( 三 )


文章插图
04、最终结局:唐绍仪为大清争回了最重要的一项主权唐绍仪回国后,寇松因个人原因被撤职,接替他的是唵士尔,此人老成持重,在西藏问题上不像寇松那样激进。加之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俄国对西藏的窥觑大大减弱,让英国政府吃了颗''定心丸''。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中英双方在北京继续谈判。英方代表换成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中方代表仍然是唐绍仪。唐绍仪仍旧采取折中的办法,提出在该约内完全不提''主国'' 、 ''上 国''等字句,而于其他条款中间接表示中国对西藏具有主权地位。基于这个前提,大家再来谈其他条款。萨道义同意这一折中办法,双方谈判较为顺利。
功不可没|《续订英藏条约》签订始末,大清能争回主权,唐绍仪功不可没
文章插图
经过几轮磋商,条约文本最终确定。1906年4月27日 ,中英两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该条约第二款全文如下: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这一条,便是双方折中成果,在国际上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这是清朝在这次谈判中的最大收获。此后,清政府任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加强对康藏地区的治理,强化在这些地区的主权地位。在晚清风雨动荡的局势里,唐绍仪作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外交家,在这次谈判中既能坚持主权不让步,又能灵活折中,表现了灵活的外交技巧和高超的谈判策略,为大清争取了最重要的一部分主权,就凭这一项功绩,就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