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乱|唐朝前还有权臣作乱篡位,为何到了宋朝,权臣却消声灭迹了呢
汉朝时选拔官员的制度被称为举孝廉。该种制度是指,人们想要做官并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而是需要通过乡老、当朝大儒、朝中官员、世家门阀的举荐,进入官场。这种制度的应用,出现了一个弊端:必须是和乡老、朝中官员、世家大族关系很近的人,才能进入官场做官。随之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被举荐的官员会结成党羽,依附于举荐自己的官员或是依附于举荐自己的世家门阀。随之举荐的官员和世家门阀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威胁皇权统治(篡位权臣出现)。
文章插图
曹丕篡位后又向门阀世家做出了进一步的妥协:他采用了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由乡老,世家门阀评定士子品级的高低,任命士子官位的高低,取决于品级的高低。这种制度的应用,又造成了一种情况出现:世家门阀子弟,可以世代在朝中做高官,把持朝政。寒门学子(品级低)永远做不了高官,随之朝政便开始由世家门阀把持。这就相当于朝中高官,长期被世家门阀垄断,时间一长皇帝便会被世家门阀架空。权臣造反一呼百应,是因为朝中官员多是权臣的亲人和门生。即使是皇帝都要看这些权臣的脸色(篡位权臣背后都有门阀世家存在)。
文章插图
为了避免皇权衰落,到了大隋朝,杨坚想了一个办法:改变举孝廉制度,利用科举来取士。科举不但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种取士制度还能打破朝中官员被门阀世家垄断的格局。科举取士制度始创于杨坚,推广于杨广,发扬光大却是在李世民和武则天执政时期。也许人们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唐朝都采用了科举取士制度,那为何唐朝还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权臣呢?
文章插图
因为李唐以武立国,门阀世家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那些跟随李世民父子打天下的功勋武将,又促成了新兴世家门阀的崛起。这些功勋武将,被李世民父子封到各地做节度使。随之就又出现了一个局面,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可以说唐朝的科举制度,制约了老的门阀世家,但却没有制约新兴的各地节度使。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唐是以武立国,地方军政没有分开。到了北宋时期,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赵匡胤本就是武将出身,被手下武将拥护篡位的他,意识到不能再任由武将势力做大了。
文章插图
有了唐朝地方节度使作乱的前车之鉴,赵匡胤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继续沿用科举取士制度,制衡门阀世家做大的同时,赵匡胤决定以文官来压制武将。随之宋朝对外战争出现了一个局面:武将领军出征,指挥权却在朝中文官手上,同时北宋皇帝还会派出宦官前去监督领军的武将。人们经常能看到史书的描写:即使是宋朝三品武官,见到七品文官都要表现得毕恭毕敬。北宋名将狄青,就是因为官拜枢密使之职(多次击败西夏,官封一品),才会被北宋文官集团联手打压,逼迫致死。因为北宋文官已经习惯了由自己掌权,他们不习惯高官由武将来做。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体重|杨贵妃到底有多胖?迷得唐玄宗不能自拔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唐朝一统天下功劳最大的王爷,功绩媲美李世民,为何能善终
- 皇帝|李渊是唐首位皇帝? 他之前曾有8个皇帝首位不姓李
- 李渊还有三个哥哥,为什么是他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 唐朝女子没有贞节观念吗?公主违抗皇命守寡30年,却被安禄山残害
- 唐高宗|武则天有多霸道?一巴掌打醒上官婉儿,张宗昌是我的男人
- 唐·李白|6首哲理诗词:心中有花开,人生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