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太监命运悲惨,干不动活出宫后老家回不了,只能去一个地方!
文章插图
太监,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群体。由于影视作品的刻意抹黑,让人们对太监群体产生了深深的厌恶。面不生胡须,说话女声女气,喉结不突,这是太监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太监和宦官本是两个群体,直到后来才逐渐统一。愿意成为太监的人,99?是家境贫寒,走投无路,才“净身”入宫混口饭吃。好不容易入了宫,太监们也分三六九等,遇到了一位好主子可能待遇较好,反之被打死都有可能。满清入关后,鉴于明朝宦官乱政,统治者对宦官制度进行了改革, 其中一项就是削减人数。
文章插图
可能觉得削减太监人数还不够,顺治皇帝命令宫廷造办处制作了一块铁牌,上书:“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接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雍正即位后,规定太监最高不能超过四品,官品最高的太监每月俸禄如下,银八两,米八斛。而刚入宫的太监每个月也能领到二两银子,米一斛半。当然,有时主子开心了,太监们也能获得一定的赏赐。
文章插图
人的寿命有限的,身心都受到摧残的太监们也是如此。那么,当太监年迈干不动活时,他们会去哪里?由于“净身”原因,太监死后是不能被葬入祖坟的。统计发现,清朝灭亡后,极少部分太监能成为大户人家的管家,生活相对滋润外,绝大部分都生活悲惨。我们发现晚清的太监群体有一个现象,绝大多数出宫后都寄生在寺庙里。
文章插图
这是为何?在清朝,紫禁城内的太监群体以天津、北京郊区人居多。回到祖籍受到歧视,又无子女,亲人更不愿意赡养他们。正是这样的情况,使得宫内太监在自己壮年时就提起做好准备,他们将一部分俸禄捐给北京周边的寺庙,希望年迈时能有一个容身之处。比如万寿兴隆寺、宏恩寺、立马关帝庙和大觉寺北的福顺寺等寺庙,就有“太监庙”之称。
文章插图
一旦寺庙接纳了年迈的太监们,就意味着要负责到底,包括身后事。流落在寺庙里的太监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太监,因此他们的生活非常悲惨,最终的结局不是病死,就是饿死。参考资料:《老太监的回忆》
- 刘秀|史上三个叫丽华的女子,都貌美如花,为何命运却截然不同?
- 太监|诛杀安德海,丁宝桢为什么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呢
- 专宠大17岁宫女,晚年感叹膝下无子,太监:您儿子在冷宫6岁了
- 宫女|嫔妃被打入冷宫意味着前途尽毁,太监都抢着去伺候,他们傻吗
- 嫔妃|冷宫凄苦荒凉,为啥却仍有太监想去工作?和里面的年轻妃嫔有关
- 古代太监为何喜欢收养干女儿?并不是为了防老,背后原因太真实
- 皇帝诵经时出丑,13岁小宫女见后,噗嗤笑了一声,结果改变命运
- 朱元璋|朱元璋进寺庙祭拜,问:朕要下跪吗?方丈回8字挽救全寺人的性命
- 孝文帝|她抢了妹妹的皇后之位,与“太监”私通,皇帝临终前被赐死合葬
- 明朝|清朝时期,太监为什么始终没有进入到权力中心呢?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