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志愿军第五次战役,血洒临津江,中国军史为何暗自神伤?( 四 )


全军上下无不充斥着轻敌思想和求战心切的氛围,在他们战前看来,打美军就似乎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志愿军除了清楚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李奇微新的人事任命,对我后勤补给线的疯狂轰炸,以及敌人可能会实施侧后登陆作战计划,志愿军对美军其它方面的变化一无所知。
范弗里特之所以被称得上是位名将,源自于他在前线作战中,比李奇微有着更高明的战术。李奇微是“绞杀战”和“磁性战术”的创造人,而范弗里特在李奇微这两种战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更灵活的作战战术。

作战|志愿军第五次战役,血洒临津江,中国军史为何暗自神伤?
文章插图
范弗里特按着李奇微的法子依方抓药,志愿军夜间穿插,他就节节撤退,每夜却最多只退二十公里,恰是志愿军一夜前进路程。结果志愿军夜间抓不住敌人,天明又进入了敌人预设阵地之前,反遭火力猛袭。而且,范弗里特一改“鸡蛋壳防御”战法,建立了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纵深防御,志愿军想打近战贴不上去,打夜战当夜不能解决战斗,想速决又僵持不下,又打成了彭德怀最忌讳的一线平推。
这就是范弗里特最狡猾的地方,他不光让志愿军追不上,即便追上了也会遭到炮火的猛轰,退一万步讲,就算突破了炮火冲到了美军阵地前,由兵力和火力构成的“纵深防御”战术又让志愿军贴不上去、打不下来,可以说,范弗里特的这种战法让后来的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吃够了大亏。
轻敌思想盛行、求战心切、知己而不知彼,第五次作战就在这种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1951年4月,志愿军针对“联合国军”东西两线囤积重兵的情况,将主攻方向放在西线的美军重点防御部位,彭德怀以第9兵团、第3兵团和第19兵团为作战主力,宋时轮9兵团进攻西线美军的左翼,同时负责切断美军东线与西线间的联系;杨得志19兵团进攻西线美军右翼,强渡临津江,向议政府迂回穿插,王近山3兵团中路突破,切断西线两边美军的联络,而美军的东线则交给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牵制。

作战|志愿军第五次战役,血洒临津江,中国军史为何暗自神伤?
文章插图
第五次战役的指导原则是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与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这种战略、战术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将强大的敌人火力切割、包围,从而消解敌人强悍的战斗力,以达到速战速决成建制歼灭敌人。
而要实现这个战略预期目的,前提得是有高效的后勤补给线源源不断地补充前线作战部队;强大的火炮能及时为前线部队提供火力网;快速的摩托化机械部队能及时赶在美军增援前抢占制高点。
但这三点恰恰都不是志愿军所具备的,反而是他们的劣势所在,用一种劣势作战方略来跟美军对战,其结果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