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揭秘抗战中日军为何把60%以上的兵力来对付中共

喜欢的请关注我们,有更多的精彩。其实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和外衣不重要,都只是表象的一部分,如果网友们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盲目去爱,也可能会错过真爱!抗日战争中,从1941年起,日军开始把侵华主要兵力用来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战场。其中,1941年日军动用侵华兵力的75%、1942年动用侵华日军兵力的63%,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华北战区,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强制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把日占区称为“治安区”,把游击区称为“准治安区”,实行大棒和怀柔结合的政策,在靠近解放区的边缘地区制造几十公里的无人区,把中共领导的根据地称为“非治安区”,实施“三光政策”。
揭秘|揭秘抗战中日军为何把60%以上的兵力来对付中共
文章插图
日军为什么重兵不去对付蒋介石的正规军,反而用来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呢?这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主要任务发生了转变,日军为了解决因面积有限和发动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因素而导致军力、人力、财力不够应付偌大战场需要的难题,决定把中国战区变成太平洋战场的“后方基地”,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为此,日军必须要征服中国。这样,侵华日军的主要战场有二个方面:一是要控制中国,把各战区连成一片。日军要把各战区连成一片,就需要南北大动脉贯通,保持津浦线畅通和打通京汉、粤汉路,这需要与国民党军决战。但是,日军在武汉周边的作战,一直没有实现战略目的。
揭秘|揭秘抗战中日军为何把60%以上的兵力来对付中共
文章插图
二是要维持占领区的秩序,保证占领区交通和通讯的畅通,镇压占领区人民的反抗。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和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及游击队作战。日军的上述两个政治图谋,又有着与相应的两大障碍。为了消除两大障碍,日军只有对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抗日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可是,日军与国民党军从1938年10月后就在长江和黄河沿线与国民党军形成了战略相持。日军不进攻,蒋介石也不反攻,可以两相无事。相反,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就不一样,日军不进攻,八路军、新四军、抗联和游击队却找上门来,挖断交通线,袭击据点,使得日军在占领区掠夺粮食和矿产不成,反而一行动就出危险。
揭秘|揭秘抗战中日军为何把60%以上的兵力来对付中共
文章插图
为此,日军在对中国作战的两大战场中把重点转为敌后战场,用主要兵力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武装。日军实施所谓的“囚笼”策略,到1944年间,在华北修筑了1万多个据点、3万多个碉堡和1万多公里的封锁线;同时实行大“扫荡”、“铁壁合围”,1941至1942年间,日军组织千人以上大“扫荡”174次,兵力达到83万人次,最多一次13万人,时间最长一次达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