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刘禅,被误会千年之久的圣明之君( 三 )


刘禅也清楚自己如果背水一战或许偏于一方,苟延残喘,等待时机可以卷土重来,但是蜀地百姓已经等不起了。要知道汉朝讲究的儒家文化,即使三国鼎立任以儒家为首。降,代表不耻,辱没先祖,将被世人和后人戳脊梁骨。刘禅还是选择了降,从此背负“扶不起的阿斗”之名。这也体现了刘禅的“仁德”。
跟同时代领导人吴王孙皓和晋朝开国皇帝武帝相比,刘禅也不乏仁德名主。如此大气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庞永认为:“残暴之君在位,臣民须他为救星;仁德之君在位,百姓视他为赘疣。”孟德斯鸠说“那种历史记录读来乏味的国家是幸福的。”王学泰说:“统治者的招抚政策能使更多老百姓活下来,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被招安的老百姓不必再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得一日之果腹;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少破坏一些社会财富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刘禅若在天下统一为君王,将仁德圣明之君。体恤百姓,人口将空前发展,百姓将富足。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