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800多年前的正厅级公务员朱熹,亲自给青蛙上刑!

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
闻声断蛙池
作者 | 刀霸青禾,近著《朱熹在漳州》,
新华社客户端单日浏览量近65万
断蛙池不是一方池塘,是一条街,这条街很古老,解放后成了延安南路。老漳州人都知道,延安南路分两段。
南段,过去叫断蛙池,北段,过去叫马坪街——再往北,过了中山公园,就是1958年开拓的延安北路了。
断蛙池南北走向,与龙眼营平行,向南可直至南门溪(九龙江西溪,也叫芗江),小时候,溪边有许多柳树,溪面宽阔,风帆点点,站在溪边可以看到对岸的丹霞山和南山寺。
后来,经历了“六·九”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溪边筑起了高高的防洪堤,就看不见了。

青蛙|800多年前的正厅级公务员朱熹,亲自给青蛙上刑!
文章插图
向北,先与修文路交接,西边的路口有一座石牌坊,上书“德配天地”,过去是一块刻着“文武官员在此下马”的石碑,再过去是文庙大门,大门的另一边,还是一座石牌坊,上书“道冠古今”。
那两座石牌坊后来拆了,现在的牌坊是文革后重建的,钢筋水泥结构,上面的字不变,但没了印象中的古朴、端庄和悠远。
断蛙池两边的房子大都是两层,带骑楼——本地话叫“五骹忌”。“五骹忌” 来自马来语,意为不露天的人行道。
“骹忌” 一词源于英国——听说英国一英尺是英皇一个脚掌的长度,按南洋习惯,人行道要五英尺宽,所以叫“五骹忌”。

青蛙|800多年前的正厅级公务员朱熹,亲自给青蛙上刑!
文章插图
几十年后,我到新加坡开会,路过马六甲,发现那里的街道和我们一样,以为是他们学了我们,却原来是我们学了他们。
【 青蛙|800多年前的正厅级公务员朱熹,亲自给青蛙上刑!】什么时候学的?应该是民国初,陈炯明在漳州搞“闽南护法区”的时候,拆了老房子改建的,东坂后、东闸口一带都是这样的建筑。
其实也不单是漳州,泉州、厦门都有这样的街道——闽南华侨多,仿南洋的建筑和街道也多。
显然,古早时,断蛙池的房子不是这样的,什么样?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古早时断蛙池街上房子的模样,我们只知道断蛙池地名的来历。
断蛙池与我国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师朱熹有关。

青蛙|800多年前的正厅级公务员朱熹,亲自给青蛙上刑!
文章插图
《福建通志》称:“断蛙池,在府学东南,朱子解经处,以蛙鸣喧聒,作字投之,今夏月无蛙声。”
《漳州府志》和《龙溪县志》的记载大同小异:“断蛀池原名丽藻池,在府学东南,相传为朱子在此解注,以蛙声鸣闹,作字投之,至今夏月无蛙声。”
这是地方正史的记载。而在漳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