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才|安史之乱在安禄山死后,为何又用6年才平定?( 二 )


年才|安史之乱在安禄山死后,为何又用6年才平定?
文章插图
三: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初期的战绩毋庸置疑,郭子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名将,他也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的将军。他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被朝廷录用,一直是很受朝廷信任和器重的将才和帅才。在安史之乱刚爆发,郭子仪就开始了平叛之路,755年十一月,郭子仪因丧母在家里守孝,朝廷将之“夺情”启用,也是强行派他出兵抵御叛军的。只不过他没有参与洛阳以及长安附近的战斗,而是被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跟叛军作战。就是说刚开始,郭子仪的战事并不在唐朝核心区。因为当时安禄山造反已经蓄谋已久,他一发兵就是全方位的,并非一点爆破;除他外,还有史思明等,几乎同时向唐朝开火,气势汹汹,史无前例。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等是在关中、中原核心地区,郭子仪等则是在外围,唐朝也是在全面反攻。郭子仪不愧一代名将,因为他远离朝廷,相对有较强的自由度,指挥战斗也就比较从容,不像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一再受朝廷掣肘。他很快就收到奇效,先是收复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开通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南)等,似乎前程一片大好。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名将李光弼也大发神威,他自太原东进攻打常山,并克之;郭子仪率军出井陉关,与李光弼一同击破史思明数万军队,平定藁城;又南攻赵郡(今河北赵县),再度胜利。总之在郭子仪的努力下,唐军在中原的外围救火,如果这样下去,安史之乱也不会乱8年。四、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艰难历程。郭子仪在山西、河北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叛军。他在河北的行唐、沙河等地又接连打败史思明叛军,大大震动安禄山,于是安禄山只得派兵支援史思明。但郭子仪在李光弼等将领的协助下继续高奏凯歌,他们在嘉山大破敌军,斩敌4万人,逼迫史思明逃往博陵。河北各地在郭子仪大军的激励下,纷纷起来抵抗叛军,黄河以北形势一片大好。郭子仪遂决定一鼓作气,北征范阳,直捣安禄山老巢。如果按这种打法,平定安史之乱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此时,局势发生了变化。就在郭子仪在黄河以北屡奏凯歌之时,中原战事陷入泥坑。前线传来消息,哥舒翰兵败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紧接着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弃城而逃,入蜀避难。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朝廷政权重新洗牌。唐肃宗李亨下诏令军队班师。于是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军队五万赶赴朔方,直捣黄龙的计划化为泡影。不过唐肃宗李亨相比他爹李隆基还是清醒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在他的支持下仍有不少出彩的发挥,比如平定河曲之战,斩获颇丰。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唐朝平叛前景一片光明。因为叛军一旦群龙无首,会陷入混乱。事实上,之后的安史叛军确实是一片大乱,他们也是各自为战,互相打杀,如果朝廷抓好机会,也会迅速结束战乱。就在安禄山被杀不久,爆发了有名的睢阳之战,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同叛军顽强地战斗了10个月之久,成功地牵制了叛军的10多万兵力,使郭子仪得以从容地收复长安。之后,唐军剑指洛阳。杀死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的安庆绪一看不妙,被迫放弃洛阳,逃往邺城。郭子仪又乘机收复洛阳。至此叛军吞并天下的企图基本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