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朱元璋娶陈友谅老婆后,竟悟出了一个道理,子孙后代果然因此误国

说到开国皇帝时,朱元璋的排名似乎要靠后,想来和他的出身背景有一些关系。不过,这位皇帝在一些治国举措上,还是有不少看点的。

纳妾|朱元璋娶陈友谅老婆后,竟悟出了一个道理,子孙后代果然因此误国
文章插图
先来说说“纳妾”一事。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婚姻制度基本就定了型:一夫一妻多妾制。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福利。妻妾成群只属于“王族”,随着官阶的递减,后院的规模也会逐渐缩小。
自古以来,一个男人绵延家族子嗣是头等大事,也成了古时婚姻制度的有力支撑。不过,到了明朝,朱元璋对“纳妾”就做了一个明确规定:不是数量,而是年龄。
很多人为何不愿意看古籍,就是在于“断句”问题。来看看原文的出处,其实,写得很是明了,《大明律》中的“户律”、“婚姻”项下,有一个“妻妾失序”,其中一句话是:
“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意思不难懂,即:男子40岁还没有儿子就得纳妾,如果不满足条件就娶妾者“笞四十”。其实,40岁对于今人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读完本科加上硕士、博士都30岁了。
但在古时,40岁可以说是爷爷的年龄,能不着急吗?虽然,《大明律》修改了很多遍但这条始终都在,此律是洪武六年在《律令》的基础上完善详定的。

纳妾|朱元璋娶陈友谅老婆后,竟悟出了一个道理,子孙后代果然因此误国
文章插图
“纳妾”在古时看来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何会被写进了法典之中呢?
这也许和朱元璋早年“纳妾”的事情有关,此事被写进了《明大诰》。虽然,朱元璋那时还不是皇帝,但是,“身价”却非同常人,多一房能算什么大事?
但问题是,他纳的是自己的“敌人”陈友谅的小妾阇氏。朱元璋破武昌后,灭了陈友谅,但却看中了人家的小妾,就将其带了回来。
过了几年,朱元璋成了皇帝,开始反省自己当年的做法,认为很是不妥,便将其昭告天下。当然,有人对朱元璋的此种做法很是不屑,认为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梯子下。
若不是出现在《明大诰》中,后人会有几人知这段往事,顶多就是哪部野史中多了几笔罢了。可能是朱元璋认识到了此事的“危害”,便连续发问“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
其实,对于一位皇帝公开检讨自己私生活的勇气,还是值得世人肯定的。

纳妾|朱元璋娶陈友谅老婆后,竟悟出了一个道理,子孙后代果然因此误国
文章插图
在《书·仲虺之诰》中有这么一句话:“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看来,朱元璋是想用自己的这段往事来教育大家,“盖为慕声色货利者数数,朝兴暮败。”可见,朱元璋想得很长远,他不愿意自己的子孙,乃至子民,为了“声色货利”,最终,断送了大明朝的江山或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