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理|光绪留下的一首名诗,与1000多年前的古人对话,入情入理
文章插图
在历史上,光绪虽然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却是一个可怜人。他处处受制,事事不顺,最后死得也不明不白。很多人由此认为,光绪是一个懦弱没有多大本事的人。其实,清朝对于皇室成员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光绪在年轻的时候,也表现出异于常人之处。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与表兄同治简直是天壤之别,他每天都去书斋诵读史书,从未间断。哪怕是别人看戏,他也是略微听一听,便到后殿读书写字。连慈禧也曾称赞:实在好学,行立坐卧皆诵书及诗。
文章插图
翁同龢对他的好评不断,而且极度褒扬光绪的诗做得好。据说他有一册《清德宗御制诗》,存诗三百多首,大多是十七八岁时的作品。按照他的生活经历和学识,应该远不止这么多,大多数诗篇都随着悲惨命运的开始而散失了。现在最著名的“光绪诗”,除了那首《秋意》,就是本文要说《宋神宗》:神宗本是英明主,安石原非侧媚臣。可惜有才偏执拗,终教新法病斯民。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题目说的是宋神宗,其实是说王安石的。他在诗中说,宋神宗是英明之主,王安石也并非奸臣,他们联手发动变法,本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可惜王安石虽然有才,却太过于执拗,最终也让新法害民,全盘被废。这首诗的浅显易懂,并不深奥,却能从中看出光绪对于变法的态度。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但却是富而不强,如同羔羊一样等待宰割。更重要的是,在太平治世的表象下,暗流涌动,官员冗余,军队庞大而虚弱,苛捐杂税太多,种种弊端,让北宋的繁华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文章插图
因此,光绪认为,宋神宗大胆变法,是英明的行为,光这种巨大的勇气,就足以列为英主。而且,他选择的人,也是合适的。王安石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光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只不过,光绪也同样指出了王安石的缺点,那就是太过偏执。我们现在站在更为久远的历史维度之上看待这个问题,光绪的总结也是非常到位的。王安石的外号“拗相公”,他简单认为变法就是靠宋神宗的权威就可以顺利推进,却忽视了守旧势力的强大。他明明知道“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实际过程中操之过急。他在短短数年之内,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盖,却没有考虑过当时社会各阶层有没有这样的精神和物质的承受能力。
- 张灵甫|张灵甫牺牲后,19岁的妻子远赴美国,60年后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 皇帝|犯人设下“祥瑞之兆”,在监狱留下大脚印,皇帝大喜:赦天下
- 看看各省最贵的光绪元宝是那枚
-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都很值钱
- 关羽北伐襄樊时,为何会留下糜芳、傅士仁这样的三流将军守大本营
- 赵匡胤驾崩留下24岁皇后,赵光义面对貌美嫂子,他都做了什么?
- 上者|史上最会当官的人,留下拾句话,小人靠它发达,曾国藩为之心慌
- 这枚省出足版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你认识吗
- 了解一下这几种光绪铜元
- 张学良|张学良念了一生的女人,姑姑是光绪妃子,丈夫是溥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