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二 )


出土|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文章插图
如今,在武威的文化广场上,盗立着弘化公主和诺曷钵的雕像。武威人民为什么要为地处青海的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塑像呢?吐谷浑又与厚重的武威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在武威市区南20公里的南营乡境内,有一个青嘴喇嘛湾。这里地处祁连山南麓,峰峦起伏,峡谷纵横,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冰沟河和大水河流经此地,在两水汇合处,是20世纪中叶建起的一座水库,弘化公主墓就坐落在水库对面的山冈上。清同治年间,由于清政府腐朽,社会动荡,祸乱四起,当地群众纷纷上山躲避灾难。有个梁姓人家在挖窑洞时,碰巧挖中了一座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器物,除有彩绘的木俑、木马、木骆驼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铜器和金玉珠宝,这座墓葬正是弘化公主墓。庆幸的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只注重金银珠宝,像墓志铭等大部分珍贵文物并未遭到大的破坏。1915年4月,公主墓再次被当地群众掘开,墓志铭被掘墓者据为己有。当时的武威知县叫唐敷容,他来到凉州做官,认为这里是西陲重镇,必有先朝遗物埋藏地下或散落民间,遂嘱咐商会会长贾坛留意寻访。当公主墓志出土的消息传开后,酷爱金石的贾坛立即乘车前往,最终将公主墓志铭运回文庙保存。至此,人们才知道唐朝的首位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就长眠于武威这块土地上。
出土|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文章插图
弘化公主墓志铭为正方形,边长68厘米,厚6厘米,由志盖和志底两部分组成。志盖正中篆书“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四周雕刻缠枝草叶花纹图案,极为精美。志底文字25行,满行24字,字体端庄秀丽,既有盛唐时期的楷书之美,又有魏墓志铭书体的遗韵。
出土|大唐首位和亲公主远嫁草原,几乎被人忽视,出土后才知详情
文章插图
“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秉训,沐胎教之宸猷;....”从墓志铭中不难看出,弘化公主是一位美丽聪慧、贤达善良的姑娘。弘化公主,又叫西平大长公主,生于唐武德五年(622年),为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民之女。贞观十年(636年)腊月,吐谷浑王诺曷钵赴唐都长安晋谒唐太宗并求婚,太宗答应将弘化公主许配给他。到了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也就是弘化公主适婚的年龄,诺曷钵来到长安迎娶,经过一番准备,翌年的二月,18岁的弘化公主在其父亲左晓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民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的护送下,远离故土长安,到达位于青海的吐谷浑国与诺曷钵成婚,从此过上了“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据史书记载,弘化公主不仅聪明贤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胆略。弘化公主嫁入吐谷浑以后,极大地改善了吐谷浑与唐王朝的关系,由于吐谷浑每年要派使者向唐王朝进贡称臣,引起了吐谷浑国内不少大臣的不满,吐谷浑丞相宣王和他的两个弟弟密谋,准备在祭山活动时,劫持诺曷钵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得知这个消息后,诺曷钵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弘化公主并没有惊慌,她和诺曷钵一起带着少量亲兵,连夜向都城(西宁)奔去,并在都州刺史杜凤举的帮助下一举粉碎了宣王的阴谋,吐谷浑国内很快就安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