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灭亡|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插图
大明劫作者: 树上有个梨 ?编辑:Thomas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结束了明王朝二百余年的统治,而王朝最后的主人崇祯皇帝,落寞地离开紫禁城,在煤山陪伴着风雨飘摇的帝国一起逝去。明太祖朱元璋为明帝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体制,它运行了上百年之久,但在帝国最后的17年中,明朝政府的运转系统大面积崩溃,一次次战乱,饥荒,天灾以及财政破产,反复折磨着行将就木的王朝。明朝历经16帝,国祚276年,它有过郑和下西洋的荣耀,也有过党锢之祸的黑暗,更有万历三大征的落日余晖。即使是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也赫赫业业。可帝国就像一位晚期病患,不断的失血,用尽各种医术却无力回天,最终衰竭而亡。再将崇祯自尽的时间线前移20年,明朝内部虽有小的冲突却总体稳定,但短短几十年内,究竟是怎样的危机使明朝走向灭亡的?一、税收能力低下导致财源枯竭封建王朝维持运转需要依靠税收来保证,其中农业税收站了绝大部分。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鉴于元末纸币的泛滥,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因此明初各种税收以实物为主。耕农直接缴纳粮食,丝户缴纳布匹,就连各级官吏的俸禄也用粮食,绸缎,香料等实物代替。这种简单直接的税收方式在早期是非常有效的,但到了中后期,西方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开始和东方频繁的贸易往来,白银大量的涌入中国。而实物运转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损耗,在明中后期张居正改革后,银两代替实物成为税收的主体。
灭亡|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插图
▲明末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充裕的白银使得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朱元璋所创立的税收制度根本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商税,矿税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自然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自嘉靖开始,万历,天启等帝都向江南地区派出税务太监,保证能有足够的收入。但出自南方的大臣,士绅则是坚决抵制,直至形成东林党和阉党的激烈斗争。崇祯上台后清算阉党,撤回了派驻江南地区税务太监,废除了商税,矿税等财政收入,皇权在南方更是出现了真空。
灭亡|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文章插图
▲横征暴敛导致农民战争范围和烈度迅速增加然而崇祯在东北地区面对着后金巨大的军事压力久而不决,导致军费日益剧增,朝廷已然达不到收支平衡。因此,只得加征北方诸省的赋税。地主豪绅纷纷把税务转嫁给耕农,而耕农为了完税,他们贱卖土地换为银两,最后却又依附于地主豪绅。这就导致荒地愈来愈多,税收越来越少,更有甚者民众不堪其扰,纷纷揭竿而起。税收的大幅度减少,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防区处在次要位置的边军。例如宁夏,陕西,甘肃曾经属于明九边防御体系,军士们都能得到较为充足的粮饷。但随着北方势力的衰落,朝廷长达数十年没对这些军镇发过粮饷,被断绝收入的边军们纷纷加入农民军,威胁要远比暴乱的农民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