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我是替没能回来的战友活着……”( 三 )


死也得把信息送过去!
天上有飞机、地面有炮火,
连滚带爬的他,
一路闯过了敌人的封锁线,
顺利完成了任务。
抗美援朝战场上,
徐振明经历了数不清的战斗,
在他的记忆中,
最惨烈的要数白马山战役,
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
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
当时徐振明所在连270多人参战,
最后只有6个人活了下来……

战友|“我是替没能回来的战友活着……”
文章插图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每当95岁的徐振明唱起
这首撼天动地的战歌,
他总会眼眶泛红,
自然而然地擎起右手,
敬起军礼!
96岁的孙景坤也是一样,
回忆起自己荣立一等功的那次战斗,
他似乎不愿过多提及自己的荣誉,
而是讲着讲着就流着眼泪
喃喃地说:
“和我一块下来的只剩4个人,
半路上副连长的腿还被炮弹炸断了……”
一枚枚带着岁月斑驳的军功章,
应该是他们人生中
最壮烈也最自豪的段落。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
这同样是一段不忍回忆的往事:
那么多战友在面前牺牲了。
“他们为国家把命都搭上了,
真正的英雄是牺牲的战友们!”
“我是替没能回来的战友活着……”
把军功章藏起来,
很少提自己战斗的事迹,
成了这两位老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02
1955年,战功卓著的孙景坤复员,
领导对他说:
“你是排长、又是战斗英雄,
安排你当车间主任吧!”
他急忙摆摆手:
“我没文化,当不了!”

战友|“我是替没能回来的战友活着……”
文章插图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孙景坤几乎没有过多的考虑
就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
“曾经咱从农民当上战士,
现在国家粮食还不够,
就应该从战士回到农民!”
回到农村的第三天,
他就拿起农具下田劳动,
因为当过兵又是党员,
很快他就当上了第一生产队长。
农场成为他新的战场!
当时,村里有上百亩的老洼地,
他下决心让洼地变耕田,
从早到晚带领村里百余号壮劳力,
把洼地的土一锹一锹地挖上来,
垫起来的高地种苞米,
低地插秧种水田。
解决了吃饭问题,
孙景坤又带领村民向“荒山”宣战,
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
硬是在村子周围
几百亩寸草不生的“硫磺”山上,
栽下了十几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战友|“我是替没能回来的战友活着……”
文章插图
孙景坤这生产队长一当就是30多年,
农民一当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