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清代有一种职业,挂着圣旨当招牌,如今此行业遍布大街小巷!

我国古代,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有的行业是由政府专营或是政府指定商家经营,如盐、铁、茶叶等物品,起码在清朝之前都被政府牢牢管控着,防止其大量流向草原或关外。还有的行业,本来是不存在或小范围存在,但是因为受朝廷政策的影响而产生。比如理发业。

招牌|清代有一种职业,挂着圣旨当招牌,如今此行业遍布大街小巷!
文章插图
在清朝以前,汉人都是蓄发的,人们恪守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训条。所以三国时期曹操拔剑割发的典故,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很严重的一种惩罚。未成年的孩童,黄发垂髫,成年以后,行加冠礼,总发为髻。关外的满人则不同,他们的发型是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以外的全部剃掉,仅留颅顶发,编成发辫,垂在脑后,后吹起来,如同马尾巴。
清军入关后,江山易主。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有不从者,人头滚滚落地。最悲壮的要数江阴十日,当地百姓在阎应元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给清军以沉重杀伤。但是脖子究竟硬不过钢刀,像江阴这样有血性的地区比较太少太少,在满清的高压之下,剃发在全国得以推行。

招牌|清代有一种职业,挂着圣旨当招牌,如今此行业遍布大街小巷!
文章插图
由此理发这个行业得以空前地发展,据史料所载,我国第一家理发店在奉天府正式成立。清军入关后,北京城的理发匠们在街道、路口搭个棚子,旁边竖一根旗杆,上面悬挂着“剃发令”的圣旨,这简直是无往而不利的金字招牌。所以清代的剃头匠也叫带诏,带着皇帝的圣旨做生意,古往今来也是独一份了。

招牌|清代有一种职业,挂着圣旨当招牌,如今此行业遍布大街小巷!
文章插图
有圣旨压阵,哪个人敢不剃发,抓住了就是砍脑袋,把人头也挂在那根旗杆上。这就是剃头匠为什么要带着根旗杆的原因,除了挂圣旨,也挂反抗的头颅。
随着承平日久,满汉矛盾逐渐减弱,久而久之,百姓也养成了剃头的习惯。旗杆也就无需再挂圣旨了,也没了人头。但竖旗杆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被剃头匠用来搭毛巾、磨刀布,竟也成一景。

招牌|清代有一种职业,挂着圣旨当招牌,如今此行业遍布大街小巷!
文章插图
剃发也成了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还被写入了对联:暮暮朝朝,洗洗刷刷剃剃;停停歇歇,光光挖挖敲敲。也是极生动形象的!满清灭亡后,中华民国建立,在第29号公报中规定,限20日之内,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从者,以违法论处。于是剪辫与不剪辫又成了是否革命的象征,这一点,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头发的故事》有着精彩的描述。

招牌|清代有一种职业,挂着圣旨当招牌,如今此行业遍布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