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失误

明朝经过了朱元璋的休息整顿,朱棣的年年征战和"仁宣之治",国力已经十分强大,明英宗朱祁镇接受到的大明王朝是一个极度繁荣的政权。这一点其实类似于当年汉武帝接受的"文景之治"之后的大汉王朝,我想如果在与瓦剌军的交战中重伤其主力并将其赶出漠北,武宗这个谥号应该给他自己,而不是给他的重孙朱厚照。
瓦剌|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失误
文章插图
蒙古在被朱元璋打散之后就出现了分裂,两个势力分别是瓦剌和鞑靼,在成祖和和仁宣时代,瓦剌首领马哈木带领着瓦剌迅速壮大并且兼并了鞑靼的大部分势力。不管瓦剌怎么发展,那都是比不上大明朝的啊,毕竟英宗上任之后还是保持着他爸爸和爷爷的基本国策,国家运行正常而平稳。
瓦剌|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失误
文章插图
土木堡之变的发生虽然有瓦剌壮大所带来的必然性,也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这里面的一个关键人物,叫王振的公公。王振贪污了本来应该封赏给瓦剌财物,引得瓦刺派四路大军骚扰,结果明朝派出去的不对屡屡战败十分狼狈,于是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决定御驾亲征。
瓦剌|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失误
文章插图
说实话,这次出征基本就是凑着基本就是送快递,匆匆云集50万军队,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就带着数百名二品以上大臣浩浩荡荡的开出去。在历史上这种高调的出征基本就是可以预见就两种结果,一个是秒杀,一个是惨败。可以历史这次没有偏向大明王朝,而且输掉的姿势十分难看,基本没怎么打。为何会这样呢?
瓦剌|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不是一场单纯的战役失误
文章插图
别人大军出征,追求的都是要迅速,因为大的集团军消耗本来就大,应该力求把战线缩到最短。但是朱祁镇是真的作死,行军路线之诡异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的历史书上通常的都把这个责任推到太监王振身上,但是我总觉得皇帝身边,兵部尚书,各种国公都在,为什么偏听不他们的意见呢?不管是王公公主导的迷之行军,还是他朱祁镇的作死性扎营,都直接导致了几十万大军被直接吞掉的惨败,这种王朝处于极盛状态下的惨败,历史上屈指可数。很多人都认为土木堡之变只是战役性的失败,并不是大明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但是自靖难之役来,明朝的故事都没有这么折腾过,正是因为不折腾,才让明朝走向的富强。土木堡之变引发的多米若效应实在是太可怕,英宗被俘,北京保卫战开始,新帝即位,英宗回归,朝廷出现两种势力,英宗复辟...这些事件,都让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太多的变量。个人认为英宗就是明朝那个承前启后的皇帝,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来说造成了军力的大减,政治动荡的隐患也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