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按|“朱门行车马,柴扉迎赤足”,明朝社会交际的学问
在明朝前期 , 内阁辅臣的权威很重 , 即便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也不能随便在内阁旁的道路上随意走动 , 而且还要在距离内阁大臣一丈远的地方行作揖之礼 。
不过随着王振、汪直、魏忠贤这样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出现 , 原先的这套长幼尊卑的秩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 一些内阁官员遇到大太监居然要下跪叩头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教的国度 , 明王朝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 明代官员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下交往都有一套礼仪规范 , 并且以此来分辨上下尊卑 。 在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 官员大多都行跪拜礼 。 到了洪武四年 ,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统一了官场的礼节 , 规定官员之间行揖礼 。 但是大臣向皇帝奏事、听宣诏令、受赐、上香、祭酒等方面还是要行跪拜礼来以示尊崇 。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比较明显 , 无论是印度将人分为婆罗门等四大等级 , 还是元朝统治者将人民分为蒙古、色目等几个等级都是阶层尊卑的体现 。 明王朝虽然民族平等 ,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还是非常严格的 , 姑且不谈士、农、工、商之间的差别 , 即使是官员之间也有所区分 。
文章图片
张居正
按照明朝的规定 , 下官见到上官都是要行礼的 , 但是在内府相见则不行跪拜之礼 。 倘若普通百姓在街上遇到官员 , 则必须下马避让 , 如果发生冲突是要被治罪的 。
明朝初年制定的官场礼仪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秩序的 , 也是官场需要遵守的规矩 。 但是京城之中毕竟高官云集 , 一些大官僚为了维护自己的体面逼迫小官员依照礼法参见 , 小官员为了自己的面子 , 拒绝向大官僚参拜 , 因此官员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增加 , 久而久之礼法也就逐渐开始混乱了 。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就将当初跟随他打天下的将领斩杀的差不多了 , 毕竟治国需要的是文臣士大夫 , 于是文官的地位逐渐提高 。 到了明朝中后期 , 一些低级官僚僭越礼仪 , 欺辱上级官员的事情多次发生 。 而且中后期朝廷愈来愈重文轻武 , 导致高品级武官也没有低级文官受尊重 。 由于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后 , 内阁官员逐渐掌权 , 但是内阁官员品级却并不高 , 随着官场制度变化 , 导致公候勋爵这样的高品级官员开始避让内阁官员 。 而史官和科道官员是内阁官员的候选者 , 因此经常与六部尚书对抗 , 最终导致明朝官场的尊卑秩序受到撼动 。
文章图片
京城官场逐渐发展出来一套自己的礼法 , 随着太监权势的膨胀 , 逐渐开始凌驾于阁臣之上 。 内阁大臣出入 , 九卿也要避让 , 但是小太监却敢策马扬鞭 , 而阁臣也不敢计较 。
历代之中 , 太监成为气候的朝代为数不少 , 不过明朝的太监没有与汉代、唐代太监那般能掌握皇帝的废立 。 与汉、唐相似 , 明代也有许多太监被外派到地方负责开矿、税收、镇守 , 还有到军队中监军 。 这些太监相当于皇帝的特使 , 权势很重 , 就好比是地方的"土皇帝" , 地方上即便是巡抚这样的大臣也不敢与之抗衡 , 至于知县这样的官员反而要向太监行礼参拜 。
明代地方上有巡抚、巡按等多个大官 , 因此互相之间见面也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 。 明代规定总督才能称为"军门" , 而巡按、巡抚、操江都督都不得称"军门" 。 巡抚这类督导地方的官员经过所督的地方去拜谒总督 , 要在大门外下轿 , 从中门进入总督府 , 在后堂与总督相见 。 临别时 , 总督送行到大门外 。 地方上的总兵拜见总督的礼仪与巡抚类似 , 但是总兵见总督需要行跪拜之礼 。 随着武官地位的下降 , 就连地方上的御史也敢责骂参将这样的高级将领 。
巡抚自称"军门"以后 , 在巡抚衙门前设立旗杆 , 在黄布写上"军门"两个字 , 算是门旗 , 也是官场体面的一种象征 。 在外的兵备道也仿照此例 , 在衙门前门旗上贴上"饬兵"两字 。 巡按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也开始在衙门前设立门旗 , 写上"贞肃"两个字 。
由于品级不同 , 巡抚通常要高出巡按 , 但是巡按御史与巡抚为了争权夺利常常发生争执 。 庞尚鹏任福建巡抚时 , 偶接皇帝诏书 , 与巡按李乐都在地面上拜接 , 不分上下 。
文章图片
嘉靖皇帝
【巡按|“朱门行车马,柴扉迎赤足”,明朝社会交际的学问】杨博任巡抚时与巡按同拜圣洁 , 胥吏在地上都铺设了地毯 。 杨博对巡按说:"老夫若有不是 , 任凭道长指摘 。 此行礼君前 , 自有等级 , 不可并也 。 "于是 , 巡按的地毯"为下尺余" 。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