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荣愍侯井源,明仁宗朱高炽长婿,大明第二位战死沙场的驸马( 二 )
文章图片
明英宗剧照
于是我们看到井驸马在正统元年的时候 , 奉旨前往北京行太仆寺印记马骡驹 。 马政是国家中务 , 每年对于新生马匹的清点更是重中之重 。 正统二年 , 井源又风尘仆仆赶往江西 , 册封济川卫指挥使郭谦之女为宁世孙妃 , 孝陵卫指挥使葛覃之女为新昌王妃 。
但是此时的井源 , 似乎并不太适应新的角色 。 在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正月陪皇帝时享太庙之时 , 井驸马和武安侯郑能、武进伯朱冕等二代勋贵在神宫监内博戏自如 , 被言官弹劾大不敬 。 神宫监是宫内十二监之一 , 掌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 井源等人应该是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 , 在神宫监内闲极无聊 , 这才嬉戏逗乐 , 结果被参了一本 。
上曰:''源等罪固不可贷 , 但以勋戚 , 姑宥之 。 ''—《明英宗实录卷五十》
小皇帝亲政 , 姑父受重用
正统四年年2月14日 , 嘉兴公主去世 , 享年31岁 。 此后在正统七年 , 太皇太后(即诚孝昭皇后)去世 , 皇帝开始亲政 。 在朱祁镇还小的时候 , 朝廷上的决策人物是内阁中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 大明王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 , 从一个武将勋贵占主导地位的进取型帝国 , 滑向由文官主导的保守型帝国 。
对于年轻的皇帝来说 , 恢复祖辈的荣光 , 显然比整天枯坐在紫禁城中有趣得多 。 为了制衡文官 , 朱祁镇把宫中的老师王振推到前台 。 此外对于京中不多的亲戚 , 小皇帝也逐一做了梳理 , 认为妻子去世 , 又没有子嗣的姑父井源 , 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
文章图片
凤阳明皇陵
正统十年 , 井源奉命前往凤阳提督修理皇陵殿宇、城楼及白塔坟殿宇 。 奉侍皇陵太监雷春、中都正留守萧让和凤阳知府杨瓒在此期间 , 全都受井驸马领导 。 本次工程共耗时三个月 , 至当年年底全部竣工 , 朱祁镇对姑父这次外出的表现非常满意 。
庚戌 , 敕驸马都尉井源曰:得奏 , 督工修理陵殿等处将完 , 及请祭谢具悉 。 今择十一月初三日 , 告谢皇陵及后土之神 。 特遣尔源行礼 , 祝文二道并香帛 , 付千户朱绶赍去 。 至期祭告合用祭物 , 如例备办 。 务须敬慎整理 , 事毕尔即回京 。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三十四》
正统十二年 , 英宗朱祁镇任命姑父掌宗人府印 。 宗人府是明代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 虽说象征意义大于实权意义 , 但毕竟显示了皇帝对井源的信任 。 此后岷王府阳宗王朱徽焟诬奏兄长镇南王朱徽煣逼死其生母苏氏 , 朝廷就是派井源出马前往武冈州调查事情真相 , 最终还镇南王一个清白 。 当时的岷王是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 , 镇南王是其次子 , 日后袭封岷王 。 阳宗王是朱楩第五子 , 景泰二年以勾结苗民作乱被废为庶人 。 从日后二王的结局来看 , 井驸马这次岷王府之行的差事 , 办得还是公平合理的 。
战死沙场
正统十四年以来 , 明朝和瓦剌之间就朝贡使者人数问题 , 屡屡发生矛盾 。 英宗作为军事上的强硬派 , 其实和王振等人的看法一致 , 认为需要给瓦剌人一点教训 。 6月17日 , 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被派往大同总督军马备战 。 前文说过 , 宋瑛是朱棣的女婿 , 其妻咸宁公主是朱祁镇的姑奶奶 。
6月30日 , 英宗在皇宫左顺门吩咐太保、成国公朱勇调发精锐马步官军四万五千人前往大同和宣府备边 。 其中都督王贵、吴克勤率一万五千人往宣府 。 剩余的三万人则由井源和平乡伯陈怀统领前往大同 。
从现有史料来看 , 笔者无法查到井源所部是否在英宗御驾亲征之前就离开京师前往大同 。 从《实录》分析 , 英宗7月15日的扈从名单中既没有井源 , 也没有平乡伯陈怀和都督王贵、吴克勤 。 因此笔者倾向于他们在英宗离京之前 , 就已经出发前往大同和宣府 。 另外据《实录》 , 英宗御驾在7月16日离开京师 , 8月1日抵达大同 , 途中耗时14天 。
文章图片
大同古城
巧合的是7月15日的时候西宁侯宋瑛所率领的大同驻军在阳和后口中伏 , 几乎全军覆没 。 由此 , 宋瑛成为大明第一位战死沙场的驸马 。 笔者忽然有个大胆的''胡乱猜想'' , 宋瑛突然率军前往阳和后口 , 是不是有人传递消息给他 , 称井源所部当日可抵达此地 , 双方将合兵一处共同对付瓦剌军队?可是当宋瑛所率领的明军抵达之时 , 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井源率领的京军 , 而是早已埋伏于此的瓦剌人 。 恐怕这才可以解释为何宋瑛以及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 , 左参将、都督石亨率领的明军会轻易中伏并全军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