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江边吊脚楼】这种建设方式节省了土地 , 是当地人因地制宜 , 依山靠水就势而建 。 传统的楼是木结构 , 以当地产的木材、竹子为建筑材料 , 建筑墙体材料多采用竹笆夹泥 , 中间是竹子 , 外边敷上泥巴 , 很少使用砖石墙体 , 屋顶多使用小青瓦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 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 重庆开为商埠 。 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 , 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 , 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 , 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教堂】外国传教士进入重庆 , 大约要早于鸦片战争二百年 。 明末崇祯年间 , 意大利籍神父利类思 , 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先到成都 。 然后到重庆传教、定居 。 据1937年的资料显示 , 仅现今的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 , 即有教会12所 , 有中外教徒3897人 。 其中 , 外国教徒85人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教会学校】外国传教士的进入,带来了西方宗教,也带来了某些西方文明 。 自鸣钟、照相机、牙刷、牙粉、洋布、洋服、洋火、洋碱等等 , 都是封闭的重庆人当时所未见 。 不少传教士本身就是教师、医生 , 他们立稳脚跟之后 , 购置地产 , 兴建广厦 , 也开办医院推行西医 , 开办学校推行新学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江边停泊的外国船只】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 。 借助长江水运 , 重庆向东可直达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 , 并通联于世界各地;向西又可通过长江、嘉陵江及其众多的支流 , 沟通与四川其他各地以及贵州、云南、陕南、甘南等地的联系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南岸】南岸 , 先秦时期 , 属巴国 。 秦汉时期 , 属巴郡江州县 。 南北朝时期 , 南齐永明五年(487年)隶垫江县 , 北周武成三年(561年)隶巴县 。 隋、唐、宋、元、明、清 , 建制未变 。 民国时期 , 1929年重庆建市 , 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城墙】蜀汉建兴4年(公元226年) , 江州都护李严父子在重庆筑城 。 规模达到了明清时期重庆城的大小 。 为防守所需 , 李严还在如今的佛图关修筑了卫城 , 扼守其身后的重庆城 。 1240年 , 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彭大雅为抗击元兵 , 在重庆筑城 。 南宋时期的重庆城由此成为了面积最大的重庆古城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明代 , 时任重庆卫指挥使戴鼎 , 在今址筑城 , 并设有17座城门 。 清朝康熙二年 , 四川总督李国英补筑城墙 。 清代的重庆城功能齐备 , 城墙外的两江滩涂 , 是码头运输、下层劳工、民间宗教建筑区 。 1929年重庆建市 , 城墙开始拆除 。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
文章图片
晚清时期的重庆,古城墙通远门吊脚楼】【通远门】通远门建于明洪武初年 , 在重庆老城的正西方 , 瓮门东北向 。 正门横书“克壮千秋”四字;其瓮城门上书“通远门”三字 。 因通远门是古代重庆通往四川其它地区等地的起点 , 故名之曰“通远”(即通向远方) 。 旧时城门上有门楼 , 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修建公路时拆毁 。 【清末民初 , 重庆 。 资料:Yale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