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马未都 文物 藏品 古董
在前些年杨澜主持的谈话节目之中 , 邀请到了马未都做嘉宾 , 拥有作家、学者、编剧、学者四重身份傍身的马老爷子上了节目 , 自然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度 。
有人嘲讽马未都学历不高 , 但在马未都生长的那个年代里 , 大学教育并不像如今这般普遍 , 并且其生长于部队大院 , 接触信息的途径远超当时的同龄人 , 加之马未都在文化历史方面的不懈积累 , 决定了他的知识水平远超常人 。
文章图片
虽说马未都综合收藏水平不及翟健民等人 , 但在明清瓷器、家具收藏方面的眼力依旧是当世顶尖水平 。 而他的文化知识水平也不如行内众多专攻大家 , 但其最令人称道的地方莫过于脚踏实地 , 不以专家学者的身份自傲 , 反而准确把握了自己的定位 , 既然专业程度不如业内专家 , 那便做一个吸引普罗大众的下里巴人 , 在自己专攻的领域之中发表意见 , 不熟悉的领域便浅尝辄止 , 将“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的精神贯彻到底 。
他的兴趣是收藏 , 并且在这方面颇有建树 , 而这恰巧又是一个对知识储备要求极大的行业 , 没有足够眼力见识之人只会血本无归 。
文章图片
在他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时 , 需要他涉猎众多的文化知识与古籍 , 同时还要浅显易懂的解说给观众 , 这便又增加了很多难度 , 如果自己都不能理解透彻 , 如何能够清晰明了的解释给别人?实际上 , 仅凭他引导了更多人了解老祖宗传承的文化知识 , 便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了 。
“历史没有真相 , 只残存一个道理” 。
仅凭马未都的这句话 , 便足以看出他的水平 , 早已将那些嘲讽他是半桶水的民科甩开十万八千里了 。
在与杨澜的谈话之中 , 马未都谈及自身收藏的众多古董时 , 公开宣称道:“在我百年之后 , 将会把收藏的全部文物 , 无偿捐赠给社会” 。
尽管马未都后来又改称道:“之前我说过要捐出全部藏品 , 但我现在要食言了 , 因为毕竟还要给儿子留一件儿念想嘛” 。
文章图片
此言一出 , 顿时舆论掀起滔天巨浪 。 因为马未都各类藏品达到上千件 , 曾经有着京城第一收藏家”的美誉 , 并且一手缔造了观复博物馆 , 而这也是我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 根据故宫专家的估算 , 这些藏品价值相加超过百亿 , 藏品达千余件儿 , 就算要给儿子留个念想 , 但把其余收藏全部无偿捐出 , 同样也需要极大的魄力 , 这些藏品买入需要大量资金不谈 , 还代表着收藏家几十年的付出的心血与爱意 , 其中的不舍与牵挂是恐怕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
1955年3月22出生的马未都 , 自小在部队大院儿长大 , 后来又恰逢变故历经各种曲折 , 此后辍学行走江湖 , 还有过“演艺经历” , 做过文工团不露脸的龙套 , 谈及当年饰演的那些角色 , 马未都至今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
文章图片
【马未都|马未都:本想去世后捐掉百亿古董,后来决定给儿子留件儿念想】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得过且过的平庸下去 , 凭借着多年阅读的积累 , 开始构思起了自己的小说《今夜月儿圆》 , 并且于1881年成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 , 这个描写车间工人爱情故事的小说 , 发表之后大受欢迎 , 也标着着马未都正式踏入文化行业 。
尽管在编辑部之中 , 马未都的学历实在不出彩 , 但眼光却出奇的好 , 80年代之中最璀璨的那些作家 , 例如莫言、刘震云、王朔、余华的不少作品都是他过稿发表的 。
随着事业稳定 , 马未都也逐渐积累了一定资金 , 加之有贵人相助 , 便逐渐走上了收藏之路 。 在北海北门、玉渊潭等那些自发聚集的古玩市场之中 , 时常能看到一个青年出入其中 , 从最初的观察围观到后来的砍价购买 , 这个青年正是马未都 , 根据他后凯的回忆 , 如今手上的大部分文物 , 都是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地摊上“捡漏”来的 。
文章图片
他回忆道:“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旧瓷器 , 清三代的碗特别精美 , 一摞摞搁地上 , 任我挑 , 10元钱一个 , 现在这样的碗在拍卖会怎么也要三五万吧 。 ”
90年代初期 , 马未都收藏的古玩已颇具规模 , 涵盖钱币、古家具、瓷器、玉器等 , 数量已经超过千件 。 在周遭的好友同僚朝着电视机、手表等物件发展时 , 马未都凭借着自己超前的眼光搜寻古玩 , 尽管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这种行为 , 但马未都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不为所动 , 时间是解答争论的最好方式 , 如今普及的电视机、手表等工业品越法廉价 , 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 而马未都收藏的那堆“破铜烂铁”却已达天价 。
稿源:(见字如吾)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70359.html
标题:马未都|马未都:本想去世后捐掉百亿古董,后来决定给儿子留件儿念想